2017届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集锦学案(山东).docVIP

2017届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集锦学案(山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届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集锦学案(山东)

2017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虚词集锦 训练(山东) 而 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5.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廉颇蔺相如列传》) 6.表示因果关系。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用作代词。 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教你辨析: 虚词“而”表修饰还是表承接,是学习的难点。表承接的“而”一般放在承接复句中,将有先后关系的两件事或者两个动作连接起来;而表示修饰关系的“而”,却是放在单句中,将两个同时发生的两个动作连接起来,且前一个动词修饰后一个动词作状语,或将单句中修饰谓语动词的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与动词连接起来。“而”字连接两个动词时,如果两个动词有先后关系,表承接;如两个动词没有先后关系,是同时发生且前一动词是修饰后一动词作状语,就表修饰。 何 用作副词。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样”。 (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2)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你辨析: 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一一代入,进行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多么”这个义项了。 其 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它”“他”(包括复数)。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2)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3.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1)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1)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2)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并序》) 用作连词。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商量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用作助词。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教你辨析: 根据虚词相关联的词语推断虚词的用法。有的虚词经常与别的虚词或词语相配合,有比较固定的用法,也有比较固定的意思,所以可以根据这种情况来推断它们的用法。例如“其”与语气词“何”或“乎”连用,表反问语气。如: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文言虚词(二) 乃 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1)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2)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之死》)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用作连词。 表顺接、假设等关系。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苏武传》) 且 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1)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 2.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表示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