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区域经济带中的广东经济发展战略选择.doc

珠三角区域经济带中的广东经济发展战略选择.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珠三角区域经济带中的广东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置身于珠三角区域经济带中的广东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一、 城市经济:广东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近年来,在广东的经济发展中,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迅速崛起,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相互促进,使城市经济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目前,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化水平接近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占全省比重高达69.7%、65.8%和93.6%(2002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工业发达,有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公司,产业集中度高,产业配套能力强,其中电子通讯产品制造业和家用电器制造业具有世界级的规模。“九五”期间,珠江三角洲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都超过两位数,从各市近二年的实际增长和“十五”计划看,未来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当前全球竞争的一个主要表现是大都市区之间综合经济实力的较量,需要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城市的发展。广东经济未来在国际和国内竞争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因素或条件的形成,一是取决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整体经济实力,二是取决于这一城市群中产业的合理分工,三是取决于这一城市群与港澳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而这些因素或条件的最终形成,则需要有明确的、清晰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以及科学合理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发展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近几年来,欧美各国以及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城市发展及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把城市功能定位及城市发展中产业结构的重新部署作为新一轮调整的重点。如美国的丹佛市就重新把该市的功能定位为“一高、二现代”(高新技术研发,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服务),把该市从“制造型城市”转型为“服务型城市”;日本的东京、大坂,韩国的汉城、釜山等城市也正在进一步地整合区域资源,调整城市间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城市之间重新洗牌,扬长避短,重新打造和提升“城市特色竞争力”。这种动态和趋势,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注意。面对世界经济发展这些新的动态,面对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厚积薄发、日益崛起的时候,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怎么发展?广东的城市发展及城市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广东能否保持并怎样保持其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21世纪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部署,也直接影响到广东能否建设成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进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事关重大,涉及全局。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据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称,国际上已经把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带视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它们分别是:以波士顿和华盛顿为核心的美国东北部城市带;以多伦多、芝加哥为核心的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大湖城市带;以东京为核心的从东京、横滨到大阪的日本城市带,以伦敦为核心的从伦敦到曼彻斯特的英国城市带和以阿姆斯特丹、鲁尔区、巴黎为核心的西北欧城市带,还有就是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带。目前,我国主要有三大都市圈,除珠三角、长三角外,“京津唐”都市圈已初具雏形(以北京、天津长约百余公里的辖区为轴心,以东西百余公里内的唐山、保定为两翼)。这样在我国沿海地区将形成三大都市区,相互竞争,并肩发展的格局。由这三驾马车共同拉动中国经济起飞的态势正在形成。从近几年的发展看,虽然我省目前在经济总量上仍保持着一定的优势,但在新一轮城市经济的竞争中,尤其是在城市体系内部的分工协作上,无论观念还是实践,珠三角都已经比长三角慢了半拍。珠三角城市带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国际都市圈雏形的经济群落,在整个发展思路和城市间的彼此定位上必须要有根本的变化。 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小国寡民、自给自足、自我循环的城市发展理念,必须重新洗牌。即使是香港,也不能总是就香港本身来谈香港。试想一下,如果香港没有广阔的内陆腹地,没有业已全面形成的与内地的经贸关系,没有与珠三角在产业结构上的互为补充,没有一个大华南经济圈的意识,香港能有发展空间吗? 改革以来,广东习惯于无为而治,这一点在改革开放初期,优势是很明显的,它体现了民间的创业特点,由此也形成了珠三角小城市的活力。但凡事都有两面,正由于政府是无为而治,虽然当初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起了很大作用,但到了今天,随着改革的深化,就出现了很多的错位。当经济发展到需要用“有形的手”来调控“无形的手”的时候,需要“有形”和“无形”这两只手统一整合的时候,“无为而治”这条路就走不通了,它的种种弊端也就显现出来了。 计划经济不发达,看起来是坏事,但在市场经济的早期却是好事。自由放任是广东搞活经济的必经阶段,但绝非永远过程,更不能形成“无为而治万能论”。广东经济进入90年代以后,问题出来了,由于没有解决好“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之间的关系,政府调控乏力,产业结构失衡,社会普遍崇尚投机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