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三角网的快速建立及其动态更新-Read.ppt

不规则三角网的快速建立及其动态更新-Read.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规则三角网的快速建立及其动态更新-Read

5.5不规则三角网的快速建立及其动态更新 朱庆,陈楚江.1998.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3(3) :204-207 1 顾及地形特征的带状TIN的快速建立 1.1 约束Delaunay三角网的定义和基本特性 1.2 建立连续带状“类”CDT的快速算法 1.3 算法分析 2 TIN的自动更新 2.1 基本定义 2.2 在类CDT中增删一个数据点 2.3 在类CDT中增加一条约束线段l 3 TIN数据库与数据查找 4 TIN的应用实验 摘要:针对线路勘测设计的特点,介绍了一种适合于线路CAD应用的快速建立和在线动态更新不规则三网(TIN)的方法。该方法根据带状数据分布快速生成“类Delaunay三角形”,并实现了TIN的局部更新,从而为线路CAD提供了基本的数学基础。最后用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 对实际地面进行描述与分析总是首先以单点的形式获取地形数据,并从点到线、从线到片、再由面片镶嵌而表达整个地形表面。每一个数据点包括3个空间坐标向量(X,Y,Z)和相应的属性信息。 数据点在(X,Y)坐标平面内的分布不外乎两种基本形式:规则的正方形栅格形式和随机形式。 由于每一个栅格数据点都有明确的邻域(如四邻域),因而栅格数据可以自动连成四边形网络。对于随机分布的数据则存在一个选择最邻近的点组成多边形格网的问题。 由于基于三角形的描述是刚体变换不变的,适合于各种数据分布密度,有利于更新和直接利用各种地形特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因此随机三角形格网(TIN)被广泛用于随机分布数据的DTM的建立。 特别是Delaunay三角形格网,由于其唯一性和良好的三角形性质而被认为最适宜于表面逼近。 利用随机分布的数据点建立连续覆盖整个研究区域的不规则三角形网络,其基本要求有3点:TIN是唯一的;力求最佳的三角形几何形状,每个三角形尽量接近等边形状;保证最邻近的点构成三角形,即三角形的边长之和最小。 1 顾及地形特征的带状TIN的快速建立 1.1约束Delaunay三角网的定义和基本特性 显然,Delaunay三角网的元素之并等于M的 凸包之内部。 Delaunay三角网自然推广到输入数据不仅包括点集M,还包括不相交叉的直线段集L。在计算几何里,这类问题称约束Delaunay三角网Constrained Delaunay Triangles,简称CDT)问题。对地形数据来说,L即地形特征线段集。 由上述定义可导出约束Delaunay三角网的以下特性: 性质1 唯一性,该性质的意义在于不论从区域的何处开始联网,最终都将得到一致的结果。这也是Delaunay三角网所独有的性质。 性质2 空圆特性,即在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外接圆范围内不会有其他点位于其内并与其通视。该性质是约束Delaunay三角形最基本的特征。它选择最邻近的点形成三角形,并使得特征线段均成为三角形的边。 性质3 最大最小角特性,即任意两个相邻的三角形组成的凸四边形的对角线如果可互换且换的话,那么两个三角形6个内角中最小的角度不会变大。该性质说明三角形具有最佳形状特征。 1.2 建立连续带状“类”CDT的快速算法 (1)提取作为约束的特征线信息L,存入链表结构。 (2)沿线路走向对随机分布的数据点进行分类排序V→Vs。 (3)确定带状数据区域的边界点序列B。 (4)选择点Pa∈B(如B中离线路端点最近的一点)作为起点,以连线PaPb(Pb∈B且与Pa邻接)作为第一条基边。 (5)确定基边的影响范围E ∈Vs,通过折半查找可以快速从排序数据中提取该影响范围内的数据。 (6)选择E中与Pa和Pb均通视且与基边PaPb右最邻近的点1∈E作为三角形的顶点。这样便形成了第一个三角形。要满足通视条件,三角形的边不能与任何特征线段相交。为了保证数据点相互邻近,采用“最小距离和法则”,即顶点到基边两端点的距离和为最小。这样产生的三角形具有严格的空椭圆特点,即在以基边的两个端点为节点,以顶点到节点的距离和为限制的椭圆范围内不存在其他数据点。 (7)将起点Pa与顶点1的连线换作基边,重复前两步即可形成第二个三角形。 (8)重复(7),直到三角形的顶点为另一边界点。这样,借助于一个起点Pa便形成了一层TIN。 (9)适当修改边界点序列B,依次选取前一层三角网的顶点作为新起点,重复上述步骤,便可建立起沿线路连续的一层一层的三角网。 1.3 算法分析 该算法关键在于一层一层三角网的形成和发展完全适应了数据带状分布的特点,采用“类”CDT有利于TIN沿任意方向发展,并能保证局部TIN最佳的几何形状和邻近特点。 该算法产生的TIN之所以称为“类”CDT,是因为其不满足Delaunay三角形的空圆特性,但严格满足空椭圆特性。 选择基边的右最邻近点的实质是CDT定义的算法实现。首先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