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镇”保定:现代化风雨中的兴与衰.pptx

“大镇”保定:现代化风雨中的兴与衰.ppt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镇”保定:现代化风雨中的兴与衰

“大镇”保定: 现代化风雨中的兴与衰;  一则“京津冀三地已达成共识,初步确定将河北省保定市作为‘政治副中心’首选地”的新闻,将这个河北省中部的军事重镇推至舆论焦点,尽管这一消息未得到证实。历史上,保定从宋辽对峙的时代开始成为军事重镇,直到清末在曾国藩、李鸿章和袁世凯作为直隶总督时留驻保定时,政治地位又达到高峰,后来政治经济地位虽不复存在,但作为军事重镇的地位却一直延续下来。直到近现代工商业大环境的发展,才在近代直隶(河北省)的城市布局中衰落。 ;  今日保定,最有名的旅游景点就是直隶总督府。作为清代直隶省的首府、直隶总督及后来北洋大臣的驻地,保定曾有过光鲜的历史的地位。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因为非沿海的地理劣势,保定注定了告别风光地位的命运。但是几任直隶总督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也依然在这里留下了现代化的足迹。 ;  保定之兴,缘于其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地理上说,保定位于河北平原的中部,“临城四野,地势坦平”,恰好处于太行山与华北东部淀泊之间的束腰地带,从而造成其“北控三关,南通九省,重山西峙,群川东汇”的险要形势。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旦越过燕山、长城,攻取北京一带后,继续向南进入中原,首先就要面对保定。反过来说,南方的军队要进攻北京这样的要地,那么也首先要攻占保定。于是,保定成为拱卫中原的重要前线要塞。 ;  鸦片战争前政治地位不断提升   保定第一次作为军事重镇,是在宋辽对峙时代。宋朝失去了幽云十六州,以河北作为防御辽国的第一道军事前线。将清苑县改为保塞军,后又升为保州,与雄州、霸州等地,形成一道由西南到东北的边防联线。淳化三年(992),派李继宣知保州,“筑城关,浚外壕,萁营舍千五百区”,造船 200 艘,入鸡距泉以运粮,可见保州当时驻军数量十分可观。 ;  对于定都北京的政权来说,保定更加重要,相当于南面门户。自蒙元以降,因为北京逐渐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所以过去作为军事要塞的保定,政治地位也急剧上升。元朝时首次出现“保定”这个地名,取“保卫大都(即元朝首都北京),安定天下”之意。保定路直辖八县七州,发展为冀中地区的政治中心。 ;  而进入清代,由于成为直隶行省的首府,保定的政治地位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清朝行省,以直隶最为重要,末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陈夔龙曾如是说过:“直隶为各省领袖,屏蔽京师。自五口通商,特设北洋大臣以直督兼任,形式较他省为要,体制亦较他省为崇。”(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  顺治初年,直隶巡抚设在保定,后又一度迁至正定。康熙八年(1669),直隶巡抚又从正定移回保定,雍正二年(1724),直隶巡抚改为直隶总督。以保定为省会的直隶治域虽然调整,大体上下辖十一府、三厅、六州:顺天府、永平府、正定府、河间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承德府、宣化府、天津府和张家口厅、独石口厅、多伦诺尔厅及遵化州、易州、冀州、赵州、深州、定州。 ;  在鸦片战争之前,保定的政治地位由于这里是直隶总督的驻地而不断提升,雍正七年(1729),保定建立直隶总督衙署。在乾隆十四年,清政府下令直隶总督兼管河道总督事,咸丰十年(1860)清廷又赋予直隶总督兼管长芦盐政的权力,长芦盐区范围包括北至山海关,南至黄骅盐场的直隶沿海地区,可谓重要的财权。保定还有专门办理某一事务的官署,如布政使、按察使、学政和管理清河道的河务衙门也驻于此。乾隆十二年(1747)还开设保直局,成为直隶唯一的铸币机构,82年间铸造制钱442万余串。很长一段时间里,保定府在直隶的政治经济地位仅次于北京所在的顺天府。 ;  华北大镇的地位也体现在清代保定的城市布局上,全城以钟楼、大慈阁、奎应楼、鼓楼等高大建筑为中心,古城中部多为署衙,如总督府、道衙、州署、府衙、县署、大宁都司署、参将署、监军署、总管府等。由于作为直隶省首府,保定官署众多,号称七十二署衙,另外,保定既然是政治中心,也少不了大量的文化教育机构。明清两代,保定的儒学教育一直比较发达,3 所官学(府学、卫学、县学)同时并立保定城内,达几百年之久。另有社学 26 所,义学 30 所。此外,明嘉靖十年(1531),保定建二程书院,(后改为金台书院)。清雍正十二年(1734),在万卷楼的基础上,兴建莲池书院。莲池书院在北方有重要的地位,向称“北方之冠”,保定发展成为首都北京的首位文化辅助城市。另外保定还有寺庙 80 余处,当时的保定城有“三步一桥,五步一庙”之说。 ;  洋务派的现代化冲动   鸦片战争后,由于沿海地区重要性的上升特别是天津的崛起,保定在华北、在直隶的地位处于下降趋势。但三位清末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和袁世凯作为直隶总督时留驻保定,也给这里带来了现代化的新风。 ;  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长达25年之久,近现代赫赫有名的北洋集团从此发源。山东、直隶是北洋集团的大本营,北洋集团也首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