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1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阅读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 【考试要求·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具体分析】 1.文学作品的形象: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2.文学作品的语言: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 3.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运用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什么效果。 4.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 5.作者的观点态度: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倾向。 【命题规律】 1.命题来源丰富,应全面掌握各个朝代诗词写作的特点。 2.考点设置上注意局部(字、意、象)与整体(表达技巧、语言特色、情感主旨)的结合,保证题点的覆盖面。 3.诗词的感情不会隐藏太深,层次性和条理性的要求将继续体现。 一.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创作文章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又称为艺术技巧、艺术手法,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 从具体的考查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判断表达技巧、分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评价技巧效果等。近年来,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对该考点的考查频率极高。 要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技巧,要注意以下方面: 1.熟练各种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2.要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1.表达方式 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它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类。但就诗歌而言,除说明以外的其它四种都有体现,而高考中最常考核的是抒情和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情与景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例:“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唐韦庄《题金陵图》) 【析】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且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 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共有六种形式,一是触景生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布景,四是寓情于景,五是景略情在,六是情景交融。 ①触景生情(景→情): 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的《登高》) 【析】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在这里,客观景物引发了创作主体一系列相关的感情,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一种复杂但合情合理的心境,最终与景物融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