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效应的区域创新能力收敛性分析.docVIP

基于空间效应的区域创新能力收敛性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空间效应的区域创新能力收敛性分析.doc

  基于空间效应的区域创新能力收敛性分析 摘要:首先建立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对2006~2013年我国30个省份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随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把30个省市按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分为4组,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2006~2013年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创新能力都经历了一个上升的过程,但不同类别区域之间创新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考虑空间效应影响的俱乐部划分方法使得组内创新能力差异小而组间差异大,较传统的区域创新能力俱乐部划分更为合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不存在整体上的β收敛,但存在着创新能力强的省份集群和创新能力弱的省份集群两大俱乐部收敛现象。 中国 8/vie   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俱乐部收敛;空间效应;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1.10   中图分类号:F127;F224 文献标识码:A :1001-8409(2017)01-0044-05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and evaluates the innovation capacity of 30 provinces by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from 2006 to 2013. Then, it divides 30 provinces into four groups using ESDA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relevance of innovation capacity. Finally, it explores the convergenc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by spatial econometrics analysis method. Results shoost regions experienced a rising process from 2006 to 2013, but the innovation capacity gap among different class of regions is being s of smaller intraclass difference and bigger difference among class;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of China does not shoan等的研究则发现OECD国家的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收敛性[6]。Jungmittag利用时间序列与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方法研究了欧盟15个国家1963~1998年创新能力的收敛问题[7]。国内学者陈向东和王磊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在1996~2005年没有呈现显著的俱乐部收敛趋势[8]。魏守华等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东部和中部地区表现为收敛性,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在变化趋势上总体表现为发散性[9]。孙建基于空间相关性分析对中国区域创新的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既存在绝对收敛,也存在条件收敛,而且中国区域创新呈现出东、中、西部三大俱乐部收敛现象[10]。许治等的研究发现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可内生区分为三个俱乐部[11]。潘雄锋和杨越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存在包括12个省份在内的向以领先省市――北京为稳态水平收敛俱乐部,并且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Y本对俱乐部收敛将产生重要的影响[12]。已有研究虽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虽然学者们已经认识到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相关性,但在实际建模分析过程中又往往忽略了这种影响。二是我国多数学者在研究区域收敛时一般选用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区域分组方法,这种事先确定好区域分组方法是一种外生的区域分组方法,暗含着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初始创新能力接近的假设。而事实上,我国西部一些省份(如陕西、四川)的创新能力还高于东部某些省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分组方法排除了西部某些省份的创新能力跨地区向东部收敛的可能性。国外绝大多数学者均采用内生的区域分组方法,主要有分类回归树分析(CART)、等级聚类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在这些区域分组的方法中,只有ESDA方法考虑到了空间效应的影响。此外ESDA分组方法不需要经典计量经济学中样本相互独立的假设,使得其应用范围大大增加[13]。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采用ESDA进行区域创新能力的俱乐部划分并进行收敛性检验。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