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概念光学第三章
新概念物理教程;第三章 干涉;电磁波——简要回顾;电磁波——简要回顾;§1、波的叠加和干涉;在同性介质中满足傍轴条件时,可用标量波来简化处理:;1.2 波的叠加原理;1.2 两个点波源的干涉;波叠加后强度:;I(P);;振幅相等,相位相同的两振源的干涉场强分布:;§2、杨氏实验;;2.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2)干涉条纹的分布由什么确定?;简单起见,令R1=R2,则:;Z;Z;Z;Z;问题:若光源为白光,屏上会出现什么情况?;2.2 一些其他干涉装置;M;菲涅尔双棱镜; 劳埃德镜;造成干涉条纹移动的因素
(1)光源移动,(2)装置变动,(3)介质变化;Z;Z;2.4 干涉条纹的衬比度(对比度);(2)光源的单色性;光源宽度对衬比度的影响;光源宽度对衬比度的影响;例: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对于波长为600nm的光,R=1m和d=1mm时,光源的宽度应小于多少?;2.5 光场的空间相干性;课堂练习;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孔S1、S2彼此稍微移近时,干涉条纹 ;若增大接收屏到双孔的距离,则干涉条纹 。;§3、薄膜干涉---等厚干涉;薄膜干涉的应用;3.1 薄膜干涉概述;厚度不均匀薄膜表面产生的干涉条纹。;;;半波损失; 两反射光线间存在半波损失时,亮暗条纹位置互换,不影响条纹其他性质。;一个例子:劈形薄膜;条纹间隔:;问题:一个劈形空气薄膜,上表面向上平移,条纹如何变化?;一个劈形空气薄膜,上表面向下平移,条纹如何变化?;3.3 牛顿环(Newton ring);0级为暗纹,第k级暗纹在什么位置?;牛顿环的应用---曲率检测;3.4 薄膜颜色、增透膜、高反膜;(2)增透膜;例题;厚度均匀薄膜在无穷远处的干涉条纹。;目标:求出到达P点的两条反射光线的光程差。;Q;;Q;Q;第4次作业;§5、麦克尔逊干涉仪;M1’和M2形成空气膜
二者平行:等倾
二者有倾角:等厚;5.2 干涉条纹;原理:
改变两镜间距离
条纹移动距离;;时间相干性;第三章复习及习题课;4. 双缝干涉实验:;5. 等厚干涉:条纹强度分布与薄膜等厚线一致;6. 等倾干涉:条纹强度分布取决于相干光的
倾角,条纹为同心圆
;6. 麦克尔逊干涉仪; 1. 如图所示,折射率为 、厚度为e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 和 ,已知 。若用波长为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 与② 的光程差是;2. 如图所示,折射率为 、厚度为e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 和 ,已知 。若用波长为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 与② 的光程差是;3. 用白光光源进行双缝实验,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则
(A)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
(B)产生红色和蓝色的两套彩色干涉条纹。
(C)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改变。
(D)不产生干涉条纹。;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600nm,双缝间距为2mm,双缝与屏的间距为3m,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纹间距为;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E上的P点处是明条纹。若将缝S2 盖住,并在 , 的连线上垂直平分面处放一反射镜M,如图所示,则此时
(A) P点处仍为明条纹。
(B) P 点处为暗条纹。
(C) 不能确定P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D)无干涉条纹。; 改为反射镜后,由于镜面反射时存在半波损失,所以光程差变为:;;Z;7.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到两缝S1、S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纹中心位于图中O处,现将光源S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 ]
(A)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C)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8. 两块平行玻璃构成空气劈尖,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
(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
(D)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9.在图示三种透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