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观察鸟的体形和体表与它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家鸽最发达的肌肉是在( )。 鸟类的主要特征: * 鸟类 我也练习大鹏展翅 昆虫 我要飞喽 蝙蝠 哺乳动物 空中飞行的动物 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无脊椎动物中的 和脊椎动物中的 和 。 昆虫 鸟 蝙蝠 空中飞行的动物 —鸟 小资料: 小型鸟类:平均约200米高度;体积较大的鸟类:可达500米高度。 家鸽:逆风:20-30km/h;无风:60- 70km/h ;顺风:120 km/h ; 最快记录:177km/h(约49.2m/s) 飞行最远的记录:有只信鸽经过55天飞行,路程约1万公里 高 快 远 鸟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 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⑴ 观看视频: 理解鸟的外形、羽毛、前后肢、肌肉、 骨骼、气囊等形态结构是如何适于飞行的。 2、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流线形,可减少阻力 2、体表被覆 。 羽毛,飞行、保温 1、鸟的体形是 。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3、 前肢变成 。 翼,扇形、适于扇动空气 绒羽 正羽 你们能识别出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吗? 正羽的排列是重叠还是留有空隙? 最大的正羽分布在哪里?有什么意义? 正羽 排列在身体的表面 掌握飞行时的平衡 尾部和翅膀 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 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扇动空气形成一股气流 重叠 胸部 胸肌 5、骨骼轻而薄,长骨中空 。 减轻体重 适于完成飞行动作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鸟的胸肌占体重的1/5,人的胸肌占体重1/120 鸟的骨骼占体重的5%—6%,人的骨骼占体重18% 4、胸肌、龙骨突发达 。 提供扇动翅膀的动力 资料1:有关鸟类消化特点的资料 雀形类的鸟所吃的谷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残渣,1.5小时后就随粪便排出…… 雀形类的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30%。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体重为1500克的雀鹰,能在一昼夜吃掉800——1000克肉。 阅读以下资料,观看图片,分析完成以下问题: 肌胃 嗉囊 腺胃 直肠 家鸽的消化系统 6、食量大,消化力强,不贮存粪便。 7、有肺和气囊---- (即一次呼吸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极大地提高了呼吸效率) 双重呼吸 8、心肌发达,输送氧气能力强。 外部形态: (1)消化 (3)循环 (2)呼吸 内部构造: (1)体形呈流线型—减小飞行阻力 (2)体表被覆羽毛—保温、飞行 (3)前肢变成翼—适于扇动空气 (1)胸肌发达—提供强大的动力 (2)骨骼轻、薄、中空—减轻体重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提供足够能量,排便快,减轻飞行负担 双重呼吸(有气囊),供氧能力强 心肌发达,输氧能力强 生理 探究结果: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飞行 器官 动力装置 能量 白鹭 黑颈鹤 小 赤颈鸭 珠颈斑鸠 灰胸竹鸡 鹰雕 红隼 灰头绿啄木鸟 八声杜鹃 暗绿绣眼鸟 画眉 世界共有鸟9000多种,我国有1186种,占13%; ⑵ 区别不同环境中的鸟 野鸭 啄木鸟 丹顶鹤 金雕 林间 以昆虫为食 纤细、善于抓握。 短而直 大山雀 生活环境 食性 足的特征 喙的特征 鸟的名称 多山或丘陵地区 以中小型动物为食 粗壮,趾末端有利爪。 强大,末端有弯钩 观看课本图片:合作完成P31表格 湿地 以鱼、虾为食 腿细长,可在浅水中行走 喙长而直 树林 以昆虫为食 趾端有钩爪,善于攀附在树干上 喙长而直,尖锐 湿地 以鱼、昆虫、软体动物及叶、茎、根、果实等为食 趾间有蹼,适于游泳 喙扁而阔 体表覆羽 前肢变成翼 有喙无齿 有气囊辅助呼吸 ①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提供高空飞行需要大量的能量。 ②心肌发达 输送氧气能力强。 鸟类体温高而恒定,原因是: ③有肺和气囊进行双重呼吸 为飞行提供大量氧气 ④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多; ⑤被覆羽毛;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产热 散热 保温 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 变温动物: 象鸟一样,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 如:鸟类、哺乳类 象鱼一样,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 除鸟类、哺乳类以外的所有动物。 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用 药用 科研用 P34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