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鲁迅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用“鲁迅”为笔名
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898),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1899-1902)——新学(洋学、西学)——戊戌维新变法高潮(时代背景)——《天演论》的影响——个人的忧郁汇入民族的忧郁。——“自题小像”。
日本:东京(弘文学院)(1902-1904)—仙台学医(1904-1906),1906年回国与朱安成婚。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呐喊》收1918至1922年之间的15篇小说(后将《不周山》撤去,更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1923年8月结集由北京新潮社初版。取名《呐喊》意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彷徨》,收1924年至1925年创作的11篇小说,1926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鲁迅曾回顾其创作经历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1、揭露封建礼教、封建文化的吃人本质。
(《狂人日记》)
“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狂人日记》的思想深度:
1、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
A、外部环境上,揭示吃人的普遍性。
B、从家庭内部着眼,透过封建礼教所依附的基础——家族制度 。
小说从多层次展开
C、从自己也在无意中吃过人的怀疑入手,剖析整个封建礼教对社会成员的无形同化,个人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旧道德罪恶的载体和无意识的维护者。
2、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精神。
独特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
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复杂、意蕴深厚的狂人形象,狂人是一个既有现实性又有象征性的艺术形象。
关于小序与正文:
小序(文言):交待出:日记的来历——性质是病历—— 形式是语无伦次——作用是供医家研究。文言小序近于写实,“是正常人”,生活在传统中的“正常人”的语言。
正文(白话):13则日记构成正文的象征,是泛指——狂人的心理状态:被吃的恐惧来自环境、社会、历史——悲凉与吃人的绝望:母亲、大哥、家族、自己也吃过人——先觉者的理性反思:发现环境、历史都在吃人——自己也吃过人——救救孩子(绝望中的希望,拯救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吃人者:
A、封建统治者:《阿Q正传》赵太爷,假洋鬼子;《祝福》鲁四老爷,《长明灯》 四爷,《离婚》七大人;风波《赵七爷》。
B、维护封建礼教的旧知识分子:《肥皂》四铭,《高老夫子》高尔础等。
C、看客:《狂人日记》路人, 《孔乙己》酒客,《阿Q正传》看客。
被吃者:
A、反封建的先觉者:《狂人日记》狂人,《长明灯》疯子,《在酒楼上》吕纬甫,《伤逝》子君、涓生,《孤独者》魏连殳。
B、小人物:《离婚》爱姑、孔乙己、《祝福》祥林嫂、《白光》陈士成等。
2、展现了新旧交替时代的知识分子精神史。
三代五类知识分子:
(1)第一代两类:
A、封建正统的卫道者:丁举人(《孔乙己》)、鲁四老爷(《祝福》)、七大人(《离婚》)。
B、科举殉葬者:孔乙己、陈士成(《白光》)。
(2)第二代:
A、道德伪善者:四铭(《肥皂》)
B、觉醒继而沉沦者:魏连殳、吕纬甫,反思了五四启蒙者的精神困境,表现先觉知识分子的悲剧性。
(3)第三代:个性解放的失败者:涓生、子君
3、提供了一个停滞不前的社会生活史。
a、近代革命史:《风波》
b、农民命运:《故乡》
c、农村的妇女的苦难史:《祝福》
二、《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1、《呐》、《彷》打破了古典小说故事为中心情节的模式,开创了以塑造人物、表现思想情感为中心的小说模式。
2、从小说的结构看,突破了传统小说纵向发展的故事链结构,注重场面描写,形成组接人生片段的横截面结构。
3、汲取西方小说技巧,运用多种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典型化)、浪漫主义、心理分析、意识流、象征主义等手法的综合运用。
4、形成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和小说文体。抒情小说、讽刺小说、乡土小说。
1、在20年代启蒙主义思潮时期和30、40年代民族救亡思潮时期,都提出了“民族自我批判”的时代课题,阿Q成为“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
2、50年代至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强调要对文学作品进行阶级分析,阿Q被视为“落后的农民”(或“农民”)的典型。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