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45分钟,总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江西)吉安土布业,素为县属妇女的主要手工业,亦为当地最重要之土产也。往昔原料,均自种自纺……自海禁洞开,洋纱充溢国内,业是者,均转采购舶来品,农家棉产,几告绝种。”材料中的现象(  ) A.反映了崇洋风气日益盛行 B.说明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加剧 C.不利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 D.加速了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 解析:材料中的“自种自纺”“几告绝种”等信息说明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项正确;采取外来原料进行纺织,不能说是崇洋,A项错误;材料虽然反映了洋纱充溢国内,但并不能说明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也可能是正常的中外贸易的结果,B项错误;自然经济的瓦解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C项错误。 答案:D 2.1872年5月《申报》上刊登的某首竹枝词中写道:“银刀锋利割鲜来,脯脍纷罗盛宴排。传语新厨添大菜,当筵一割已推开。”竹枝词所描写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北京         B.天津 C.广州 D.南京 解析:材料中的“银刀”“割鲜”等信息说明这首竹枝词描写的是西餐,这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北京不是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天津、南京作为通商口岸晚于广州,故答案为C项。 答案:C 3.1872年《申报》记载:“上海为商贾辐辏之地,铺户林立,各省趋利之徒固已少长咸集,而寒士之谋馆者,亦若以乐土之可居而群贤毕至。”材料表明(  ) A.洋务思想兴起,对外商战已成趋势 B.商业风气渐开,从业观念渐变 C.知识逐步贬值,士人社会地位下降 D.科举仕途不畅,士人追逐名利 解析:洋务思想是指“中体西用”思想,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商战在材料中也没有提到,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晚清重商思潮兴起,人们的经商观念开始转变,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科举仕途不畅,故D项错误。 答案:B 4.1881年陈启沅所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因当地作坊织工捣毁新式机器缫丝厂被迫迁厂到澳门,1887年陈启沅重回南海县开办世昌纶缫丝厂时,特意开发了与传统手拉丝车相似的脚踏式缫丝单机,很快就普及到了家庭作坊。此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所办缫丝厂的原料供应 B.激发人们兴办缫丝厂的热情 C.缓和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的矛盾 D.推动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 解析:材料中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本来采用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在遭到传统作坊抵制后,他特意创制了与传统手拉丝车相似的脚踏式缫丝单机,意在缓和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之间的矛盾,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答案:C 5.清末《沪江商业市景词》中写道:“西装旧服广搜罗,如帽如衣各式多。工厂匠人争选购,为他紧束便摩挲。”由此可知(  ) A.传统服饰得到全面革新 B.崇洋成为社会时尚 C.人们服饰观念走向开放 D.西装更适合工人阶层 解析:西装被工厂匠人争购,说明人们普遍接受西装,这是人们服饰观念逐渐开放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传统服饰的革新情况,A项错误;工厂匠人争购西装不能说明崇洋成为时尚,B项不符合题意;西装被工厂匠人争购不能说明西装更适合工人阶层,D项错误。 答案:C 6.下面《谣言宜禁》刊登于19世纪末发行的《点石斋画报》,其上配有文字:“泰州为扬属一大邑,早经设立电报局,以便官商寄信之用。乃近有匪徒造谣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每牌价值洋四五十元,须在三年以内者方为合用。”上述图文信息从侧面说明了(  ) A.封建迷信阻碍通信工具的应用 B.晚清时期社会生活实现近代化 C.大众传媒关注科技成果的传播 D.民众普遍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 解析:题中电报局在中国的设立从侧面说明了科技成果在中国的传播,而近代报刊对各种谣言要求“宜禁”,说明大众传媒关注新科技成果的传播,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说法错误,如果民众“普遍”接受新科技,就不会有这种谣言了。 答案:C 7.据《申报》记载,1912年10月,北京举行国庆纪念会时,“会场中有迫令游人剪辫,势将冲突者,旋经梁士诒手书‘剪发自由,不便强迫’数条,粘贴门内,众始释然”。由此可知,当时(  ) A.新旧观念冲突激烈 B.移风易俗严重受挫 C.自由平等深入人心 D.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解析:材料中的“迫令游人剪辫”“剪发自由,不便强迫”等信息反映了当时新观念和传统观念之间的冲突,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答案:A 8.下图反映的是1875~1931年主要年份手工土布(以平方码计)在国内棉布市场上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