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启後 继往开来(13-24).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承先启後 继往开来(13-24)

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後 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三集)  2007/2/10 台湾桃园孔庙  档名:52-180-13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天气比较寒冷一点,大家多注意保暖。我们在寒冷的天气里讲课,也能够体会「不经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我们上一次在平镇高中有跟一些家长做交流,那时有位校长他是非常用心,希望能让学生都能受很好的教育。学校有些中辍生,他也都竭尽全力去了解,然後去引导这些孩子们都能回到学校教育来。这位校长讲了一段话,也给我们很深的一个震动。校长提到:这个社会愈乱,我们愈应该要站出来,没有难不难的事,只有该不该做的事情。所以社会愈乱,我们是在每个社会事件当中看到自己的责任,对家庭以至於对社会、对自己民族的一种责任。我们看到这些中辍生的背後,其实都隐含着很多我们家庭社会需要深思的问题。 中辍生他为什麽不想读书?为什麽不愿意读书?中辍生的情况是在这段时间,这一、二十年比较严重,三、四十年前这个情况是很少的。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候孩子比较孝顺,不管读书也好、工作也好,会想到要让自己的父母放心,所以那时候中辍生的情况比较少。慢慢的这孝道的教育比较缺乏,而且学校的教育太偏重於成绩,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成绩比较不好的学生,在学校里面感觉不到被重视、被爱;在学校里面,他没有归属感,所以就不想去上学。曾经我们听许哲女士,她已经一百零八岁,她就说道:只有缺乏爱的孩子,没有坏的孩子。当老师、家长愿意用一分爱去关怀这些中辍生,那中辍生还是很愿意再回到家庭、回到学校,接受父母跟老师的教诲。当我们看到一个中辍生的时候,那可能是一个家庭的担忧,一群人的挂心。甚至於今天他不读书,他到学校外面游手好闲,到外面接触一些比较不好的环境,那可能进一步都有变成社会往後的负担的可能,都可能会染上一些坏习惯,甚至於犯法都有可能。 我们从事教育的同仁看到中辍生,那更应该更大的爱心、耐心来帮助这个学生,帮助这个家庭。所以这位校长讲的这番话,提醒我们看到整个社会的情况,不只我们不能抱怨,我们更应该看到我们的责任,我们更应该感同身受这些中辍生的家里情况,以至於感同身受我们社会当前的一些比较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方自杀率愈来愈高。我这一次在上个礼拜,我们在安徽庐江办了一场「大学生幸福人生讲座」,有所知名大学提到,他们学校一年自杀的大学生有二十多人,让我们吃惊,那是很好的学校。我们冷静来看看,家长也好,学校也好,耗了这麽多的心血栽培学生,而这个学生进了知名的大学之後的结果是自杀。这是整个社会的重大损失,很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这些情况的发生都值得我们整个社会来深思。 当初他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那时候我们有没有警觉到他的心理其实是已经有病?为什麽我们都察觉不到他心灵成长的病?因为当父母、当老师的被一个东西给障住了,看不到孩子内心的成长,那个东西叫做虚荣心。只看到孩子的分数,却看不见他的心灵到底是在往善、往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往消极、往忧郁症的方向在发展,都看不到。假如都看不到孩子的内心,那父母跟子女绝对不会亲,会愈来愈疏离,家庭里面愈来愈没有爱的感觉。当人感觉不到爱,内心会很空虚,所以才会产生这麽多寻短见的这些事件。更夸张的是,他们说到学校安排一些心理有障碍的同学去接受一些开导。假如现在去申请要跟这些老师们谈话,开导的话,必须要等半年以後才排得到。你看代表现在整个大学里面,心理障碍的人数有多少?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父母以及从事教育的同仁深深的来思考,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孩子一辈子健全的人格。 我们当父母、当老师的,看孩子的人生要看得长远,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成绩而已。事实上,我们再冷静下来,真正只重视成绩、重视虚荣,真的能成就一个孩子幸福的人生吗?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先想清楚的问题。我记得我曾经看过一篇篇幅很大的报导,「高学历高失业率」、「高学历高离婚率」,这都凸显我们在孩子成长、求学的过程当中,忽略了做人做事的教育。 我们也曾经听过父母栽培一个孩子不容易。栽培这个孩子读书很好,所以就告诉他,什麽都不用管,只要把书读好就好;考上好的高中,考上好的大学,然後还帮他铺好路,让他出国去留学。而且这父亲本身也是公家机关的最高领导,也是颇有成就。把孩子送到外国去念书,结果念了个博士回来。诸位朋友,孩子念博士回来,高不高兴?不要高兴太早,看人生,其实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之前在小学任教,看到孩子一些偏颇的行为,都可以断得出他往後人生会有很多苦头吃,可是有多少个家长他体会到了?他的孩子读到博士,他被孩子这个博士冲昏了头,很高兴,可能还打算带着儿子到处逛,告诉别人这是我儿子,博士毕业的。 结果他还没有高兴多久,有天他的儿子跟他讲了一段话,说道:爸,你有很多栋房子,但是你也不知道什麽时候会死掉?所以假如你突然死了,那我这些房子要很多遗产税,所以你应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