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课件

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比喻(类比)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叙事含蓄 叙述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 ??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答题示例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傍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2006年辽宁卷丰子恺《杨柳》) 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答]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修辞类 提问方式: 请指出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提问变式:1)为什么这样写? 2)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 3)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 答题模式: ①判定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指出该修辞手法的作用; ③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即表达效果)。 答题示例 (2007年高考福建卷第12题)请指出“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007年全国Ⅰ卷·吕锦华 《总想为你唱支歌》) 文段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第一步,要指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第二步,要回答比喻、拟人的作用:使所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第三步,结合文本分析,得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