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产运作管理 第7章 生产计划
CHAPT7 生产计划 第7章 生产计划 Aggregate Planning 7.1 计划管理基本概念 7.2 综合生产计划 7.3 MTS生产计划 7.4 MTO生产计划 本章重点 1.滚动计划技术特点 2.流水线企业生产能力计算方法 3.处理非均匀需求计划策略 4.MTS确定生产品种与产量的方法 7.1 计划管理基本概念 7.1.1 企业生产计划层次 7.1.2 计划制定一般步骤 7.1.3 滚动生产计划 7.1.4 生产能力计划 7.1.1 企业生产计划的层次(续) 7.1.2 制定计划的一般步骤 7.1.3 计划制定方法:滚动计划技术 (1)滚动计划原理 ◆滚动计划:将计划期分为若干相等时间间隔(年、季和月),最近的间隔期为计划实施期,计划内容具体,准备实施;以后的间隔期计划粗略简化,作为预先安排期。 随着第一个实施期计划的执行和完成,实施期推进到下一个时间间隔,在对该预先安排期的计划进行修改和完善后,使其成为下一个实施期计划,如此不断反复,向前滚动推进。见图7-2。 ? 7.1.3 计划制定方法:滚动计划技术(续) 7.1.3 计划制定方法:滚动计划技术(续) ◆计划特点:能根据新的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计划指标,并向前推进计划实施。因此通常被企业用于制定生产的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等。 举例见表7-3 (2)滚动计划优点 ◆实现生产的连续性:使企业的年度计划与季度和月度计划合理衔接,形成有机整体,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 ◆严肃性与灵活性兼顾:适应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使计划的严肃性与灵活性得以充分协调,计划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更强。 ◆计划与需求相衔接:使企业的生产满足市场的需求,保证生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7.1.4 生产能力计划 (1)生产能力,简称产能或生产规模: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利用所有的固定资产,在既定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年度内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加工的原材料数量。 ◆对于流程式生产,生产能力是一个准确而清晰的概念。如石油炼化企业、钢铁企业的产能。 ◆对于加工装配式生产,由于生产类型不同,因此生产能力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7.1.4 生产能力计划(续) (2)生产能力含义 生产能力是衡量企业所拥有加工能力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和企业竞争力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向市场所能提供产品的生产规模。 (3)生产能力计划特性 A.具有战略性 企业生产能力计划有长短之分。生产能力长期计划又称生产能力规划,一般计划期在二年以上。 生产能力长期计划面向企业的长远发展,主要涉及重大投资,如固定资产和新产品开发等,因此,具有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特征。 (3)生产能力计划特性(续) B.具有风险性 生产能力计划的根本依据是未来的市场需求。 对未来市场需求的认定只能靠人为市场预测,而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市场预测的准确性受到极大挑战。因此,生产能力计划的风险性不言而喻。 C.具有不确定性 在相同固定资产(厂房、设备等)条件下,企业实际生产能力会表现出不确定性。 ——品种结构的影响:在总加工机时不变的条件下,产品品种结构不同,可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同的。 ——设备开动率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由于设备工况的差异,如设备性能下降、故障和工人出勤率下降等,实际生产能力就要发生变化。 ——管理水平的影响:在相同厂房和设备条件下,企业生产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等的不同,实际的生产能力也会不同。 (4)不同生产类型生产能力计算 A.大量生产:品种单一,可用实际生产的具体产品数量表示生产能力 B.批量生产:品种数少,可用代表产品数表示生产能力 ——代表产品:是结构与工艺有代表性,且产量 与劳动量 乘积最大的产品。其它产品可折算为代表产品。 (4)不同生产类型生产能力计算(续) C.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则只能以假定产品(Pseudo-product)的产量来表示生产能力 ——假定产品:按各种具体产品工作量比重构成的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产品。 解: (1)求企业的代表产品 由表8-4可知,C产品满足代表产品的条件,故确定C产品为代表产品。则可将其他产品折合为相应的代表产品。 A代表产品 50×20/40 = 25 (台) B代表产品 100×30/40 = 75(台) C代表产品 125 (台) D代表产品 25×80/40 = 50(台) 合计 275(台) ◆首先,计算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 =(50×20+100×30+125×40+25×80)/300 =36.67(台时) ◆然后,将各产品计划产量折合成假定产品产量 A假定产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EC 61730-1 2023 最新版中文标准.doc
- 论融资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以格力电器为例_.docx
- 配置管理程序(ISO20000-1:2018).docx VIP
- 德国柏曼年品牌策划.ppt
- 《内科护理》4第四节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课件.ppt VIP
- 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doc VIP
-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教师专业发展.pdf
-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以西安市为例.docx
- 陕西专升本英语3500词汇与高频词组.pdf VIP
- 2025年海南省公务员省考《行测》真题(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