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天下中华瓷讲稿.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独步天下中华瓷讲稿

首页: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 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中华瓷的历史和对世界发展的作用。 首页图片:合人民币5.5亿元,清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纹镂空内青花转心套瓶。据史料记载,乾隆八年,御用督陶官唐英与其副手在景德镇官窑设计研制出了我国古代制瓷史上设计最精巧、工艺最复杂的三种瓷器样式:套瓶、交泰瓶和转心瓶,并奏请乾隆皇帝御审。 其中,工艺最为复杂的正是将几种样式结合的转心套瓶,它分为内瓶和外瓶,内外瓶颈相连,内瓶底部与外瓶内心连接,外瓶瓶身鲤鱼图案栩栩如生,配以镂空水波纹雕花设计,显得大气富贵,瓶颈上红色“吉”字蕴含吉祥如意,由外部可以看到内瓶绘制的青花图案。虽巧夺天工,但费时、费工、费料,更不易仿制……连乾隆皇帝也觉得其工艺过于复杂,在唐英的奏折上批复:“不必照随常瓷器一样多烧”。 3页:人们总是把瓷与陶相提并论而称之为“陶瓷”,其实陶和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陶器的历史比瓷器要长得多,它不仅是人类文明早期就开始使用的器皿,而且各个文明都独自制造出了陶器。瓷器则不同,它的发明需要很多机缘巧合和技术的准备,它是中华文明成就的集中体现。由于陶器发明在前,瓷器发明在后,所以瓷器的发明,很多方面受到了陶器生产的影响。当人类走过茹毛饮血的发展阶段后,便需要用盛器来装水和食物,并储存粮食。最早的盛器可能是一片芭蕉叶,一个瓢,一片木板或者贝壳,甚至是鸵鸟蛋壳(古巴比伦)。但是这些天然的盛器既不方便,也不耐用。我们的祖先在无意之中发现粘土经过火烧之后会变得坚硬而结实,这样,陶器便应运而生。 1953年,在西安东北部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一个村落的遗址。在那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从储存粮食的大罐,到日常使用的锅碗瓢盆,等等。其中最精美的当属人面鱼纹彩陶盆(如图6.1所示),它的尺寸和今天的脸盆差不多,这便是远古陶器的代表作了。在中国西北,从众多的遗址和墓葬中仍能找到大量的陶器。 P4:世界很多??方都能烧制陶器,可唯独中国能烧瓷器。古中国三个贸易产品,瓷器,茶叶,丝绸,为古代中国赚足了全世界的钱。是世界范围内的畅销商品,而且是最高端的商品,就相当于现在的苹果手机。 P5 P6之前说到了,陶和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那为什么人们总是把瓷与陶相提并论,而称之为“陶瓷”?其实,这种提法反映了陶和瓷都是火与土的艺术。它们的制造方式相似。为什么说陶器和瓷器有本质的区别呢?只要将两者打碎,比较断面就能看出:陶器的断面还呈颗粒状,用一个铁钉子刮一刮它还会掉渣,因为陶器内部的高岭土粉末虽然粘连在了一起,但是它们只是粘在一起的细小颗粒,不是一个整体。如果放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它们就像是一个个焊在一起的小钢球,而不是一块铁板。但是瓷器就不同了,它的断面是整齐的,而且用铁钉根本划不动。 烧制瓷器需要三个条件:高岭土、高温和上釉技术,缺一不可。中国人的陶器烧制技术不断提高。当窑内的温度到了1250—1300度时,奇迹再次出现:高岭土坯呈现出半固态、半液态的质态。高岭土内部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本的粘土颗粒完全融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像晶体式的结构,等冷却下来时,就形成了瓷器。在显微镜下观察瓷器断面,它像铁板一样,是完整的一块,因此,它的强度要比陶器高得多。正因为如此,瓷器可以做得很薄,加上它有半透光性,看上去温润如玉。 上釉:某一次烧窑时,熊熊的火焰将窑温提高到了1100度以上,这时,一个偶然的意外发生了,烧窑的柴火灰落到陶胚的表面时,与炙热的高岭土发生化学反应,它能使石英在高岭土陶胚的表面形成一种釉面。这种上釉方法后来被称为自然上釉法。当窑主和陶工们在几天后打开这个窑,看到因柴火灰溅落而形成的有斑斑点点釉色的陶器时,不知道他们当时是懊恼还是惊喜——坦率地讲,这样的釉面并不十分美观。但是,窑主和陶工们很快就发现,这种釉可以防止陶器渗水。而且或许有人真的喜欢这种流光溢彩的釉面,陶工们显然希望这种奇迹再次发生,烧出一批表面完全覆盖了釉面的精美陶器。不过,这种靠自然上釉得到彩陶的成品率实在是太低了。这时,中国陶工们的聪明才智就显示出来了。他们很快找到了产生这种偶然意外的原因——由柴火灰溅到高岭土的陶胚表面。既然柴火灰可以让陶胚包上一层釉,何不在烧制前主动将陶器浸泡在混有草木灰的石灰浆中呢。我们不知道这个好点子是谁想出来的,他或许是一位普通的陶工,或许是个窑主,不管怎样,想必他是一位勤劳而聪明的中国人。当然,第一次涂上草木灰浆烧制的陶器未必成功,或许经过了很多次烧制,陶工们才熟练掌握了其中的技巧,或许经历了很多代人,但结果是,中国人发明了一种可控的上釉方法一草木灰上釉法。如果说陶工们注意到自然上釉的现象还只是一个发现,那么草木灰上釉法则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的主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