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柴达木盆地北缘下构造层岩性特征及其构造演化.pdf
第31卷 第 1期 有色金属文摘 Vol.31№1
2016年2月 Nonferrous Metals Abstract February 2016
柴达木盆地北缘下构造层岩性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陈东升 李忠权 蒋志伟 沈利军
摘 要:根据地表地质特征及钻井资料,分析了冷湖三号油田下构造层岩性特征,认为冷湖三号油田下构造层只
有下侏罗统。 下侏罗统由下而上包括湖西山组(分为暗绿色段和含炭段)和小煤沟组,含油层段赋存于小煤沟组。
根据连井剖面和地震剖面,油区现今为一单斜构造,可划分为三个断块区。 推测该构造区经历了从侏罗纪以来的
早侏罗纪断陷沉积、晚侏罗纪隆升剥蚀、古近纪再次沉积、第三纪末再次剥蚀等四个阶段。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三号油田下构造层;不整合面
- - -
中图分类号:P5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5391(2016)01 0093 02
1 区域地质概况 段)和小煤沟组,含油层段赋存于小煤沟组。
冷湖三号油田主要为花岗岩基底,基底与沉积盖层 3 下侏罗统地层岩性特征
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盖层构造样式受基岩起伏控制。 下侏罗统底部为红绿色段,该段仅在呼通诺尔隆起
沉积盖层包括侏罗系、古近系和第四系,三者之间均为区 带上有出露,最典型的见于冷湖西部的湖西山露头剖面,
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古近系直接沉积在侏罗系之 厚度约85 m,岩性为红绿色泥岩与砂岩、泥质粉砂岩互
上,中间缺失白垩系。 侏罗系以不同层位与上覆地层呈 层。 该段在冷湖三号油田石地5井也有钻遇,钻厚 188.9
不整合接触,且侏罗系与上覆古近系之间的构造极其不 m,但颜色为绿灰色、灰白色,未见红色岩性。 迄今为止,
协调,反映了侏罗系在古近纪沉积开始之前曾遭受过剧 尚未在该段地层中发现任何化石证据。 初步研究认为,
烈的构造运动并受到了强烈的剥蚀。 该段地层不一定代表侏罗纪早期的一个单独地层单元,
目前,对冷湖三号油田三个构造层(以2个角度不整 可能是沉积相变而导致出现红色岩性。
合相隔)的形成时代仍存在不同的观点。 对于上部、中部 湖西山组下部为暗绿色段(J h ),岩性与地面露头1 1
构造层分歧不大,即第四系七个泉组和下古近系路乐河 基本相同。 J h 组早期为一套山麓河流相沉积,然后变1 1
-
组。 对于下部构造层的时代归属仍有较大争议,笔者希 成滨湖、沼泽相沉积。 本段地层产原始松柏类 宽肋粉属
望通过本次研究,确定下构造层的划分。 组合特征的植物化石。 J h 组中下部为一高阻层,视电1 1
2 下构造层时代归属 阻率一般在20~100 Ωm 之间。 在高阻层段钻速较慢,可
能为砾岩所致。 上部岩石颗粒逐渐变细,电阻曲线平直,
目前,仍有较多人在沿用谢展(1972)等的划分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