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_医养融合_养老模式的几点思考_黄佳豪.pdf

关于_医养融合_养老模式的几点思考_黄佳豪.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_医养融合_养老模式的几点思考_黄佳豪

关于“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几点 思考 黄佳豪 对于老年人而言,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 进行系统研究。 需求如影相随并与日俱增,而中国养老服务 和医疗服务自成系统,互不衔接,老年人的 “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内涵 养老照料和医疗康复服务需求无法获得综 合性对待。老年人一旦患病,就需要在家庭、 “医养融合”是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 医院和养老院之间不断往返,既耽误治疗, 更是重新审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将 又增加了负担。在中国“未富先老”、“未备先 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老”的背景下,如何将老年 以区别于传统的单纯为老 人的养老与医疗问题实现 黄佳豪,安徽建筑大学副教 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 一揽子解决,成为当前养老 授,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养老服务(杨景亮2012)。 服务体系建设和医药卫生 主要研究领域是老年福利政策。 “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涵盖 事业体制改革必然面对的 Email:hjh2589@163.com 五个方面的元素,即服务主 “结构性”重要议题。 体、服务客体、服务内容、服 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 务传递方式和管理机制。 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应推动医养融 服务主体,即“医养融合”服务的提供 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 方。具体来说,服务主体包括老年公寓、护理 式。实际上,在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制 院、临终关怀院、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 定之前,青岛、合肥、郑州等地已经开始小范 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 围试点“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并取得了阶段 服务客体,即“医养融合”服务的对象。 性实践成果。 目前,学术界对“医养融合”养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根据调查对象的自我 老模式的实践探索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和理 判断将人口的健康状况分为四类,分别是 论提炼,以“医养融合”、“医养结合”为关键 健康、基本健康、不健康和生活不能自理。 词在中国期刊网进行搜索,相关文章不足 “医养融合”养老服务面向上述四类老年 20篇,且多从医学角度探讨具体护理技术 人,但重点面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主 问题,未能及时有效回应中国养老的现实 要包括残障老年人、慢性病老年人、易复发 状况和政策实践的需要。因此,当前很有必 病老年人、大病恢复期老年人及绝症晚期老 要对中国“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内涵、实 年人等。 施“医养融合”的必要性、“医养融合”的典 服务内容,即“医养融合”的服务项目。 型形式、实践探索的现实困境和突围路径 从重点服务对象可以发现,“医养融合”服务 98 黄佳豪 并不仅仅是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 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 社会参与,更为重要的是提供预防、保健、治 治疗难度高,对长期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尤 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方面的医疗护 为迫切,且呈逐渐扩大趋势。 理服务。 传统的家庭照料功能大幅度削弱 服务传递方式,即将“医养融合”服务覆 盖到老年群体的途径。“医养融合”服务的传 受计划生育、人口迁移流动和老少分居 递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养老机构或社区增设 等因素的影响,自1982年以来中国平均家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养老机 庭户规模持续小型化。1982年平均每个家庭 构或社区与医疗机构联合。 7 管理机制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