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两个例子来渲染一下量子力学的魅力.docVIP

先用两个例子来渲染一下量子力学的魅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用两个例子来渲染一下量子力学的魅力

先用两个例子来渲染一下量子力学的魅力:   有个大牛曾曰:如果你第一次学量子力学认为自己懂了,那说明你还没懂。   美国有个调查:生物学家里“无神论”者的比例95%以上,理论物理学家的这一比例大约只有一半。   各位,这个是彻底颠覆三观的玄学。指望看看帖子就能学量子力学的歇菜吧,也就看个味道而已。   很多人无法理解经典物理学的“经典”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符合你想象的东西,比如:热学、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等,差不多就是初中高中学的那些东西。   就算物理学的再差,肯定会有基本的科学意识,比如大家都认为车库的车不会瞬移到客厅来。19世纪之前的所有人,都是这个意识,和现在99.99%的人一样。   19世纪的最后一天,世界著名科学家齐聚一堂“总结旧世纪,展望新世纪”,这群智商最高的人做出了一个在现在看来非常荒谬的结论:所有的科学都被咱搞的差不多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大到恒星,小到原子,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物理学大厦已经落成,就剩下一些敲敲打打的修饰工作,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只被两朵乌云笼罩”。然后这群自恋的人在感叹后人真幸福啊。   这就是物理学著名的“两朵乌云”,当时的物理学家认为,所有的科学只剩下这两个问题了。(现在我们再看看亚里士多德同学,是不是觉得他也是一位好同学了?体会一下什么叫时代局限性)   古人以为空间里什么都没有,近代科学知道是有空气的,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按照这个思路,是不是空间里还有其他不知道的东西,不然太阳光靠什么传到地球。后来实验来实验去,也弄不出个所以然。物理学家很难过,称之为物理学大厦的第一朵乌云。   然后又飘来了第二朵乌云。   某人做实验发现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白话文翻译一下:我们知道人是一点点长高的。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吃饭吃法吃饭,没长高,再吃饭吃饭吃饭,突然长高了5cm,那么你的科学观是不是要崩溃了?第二朵乌云给当时物理学家带来的冲击和这个差不多。   看着这两个完全不符合大家观念的怪胎,人类文明的进步终于有了体现,和当年烧死“异教徒”布鲁诺的教廷不同,物理学家一直在想怎么样和“怪胎”和谐相处。   (1592年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被烧死,直到1992年才被罗马教皇平反,平反这种事很敏感,所以都来得慢。)   科学通常是:实验-观察-提出理论-实验-观察-提出理论,如此螺旋式上升。   物理学家对这“怪胎”可谓百依百顺,提出各种荒诞的理论来满足这个实验结果。其荒诞程度和“玄学”相差无几。   这两个“怪胎”,一个生出了相对论,一个生出了量子力学。先说第二个“怪胎”。   量子力学几乎都是用数学描述的,物理系研究生考试只考量子力学而不考数学,可见其数学功底之深厚。楼主白话文说几个案例,不求全面,看个热闹就行。情节需要,略过很多重要人物和理论,时间先后也有点出入,多包涵。   此处注意,宗教只提个理论就行,现在很多民间科学家也是如此,经常提出天马行空的理论。但科学是需要数学工具阐述具体的理论背景的,因为数学太难太枯燥,楼主全略过,这样看起来会觉得量子力学也不过如此,但请别忘了提出这个理论背后强大的数学解释。   再强调一遍:数学!   物理学的第二朵“乌云”说,我的辐射能量不连续,就像人长高是一段一段长,而不是一点点长。于是普朗克提出能量就是一份一份传播的,并为此构建了复杂的理论背景,这就是量子力学的起点。   爱因斯坦一看有戏,照这么说,那光是不是也一份一份传播的?然后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光电效应”的实验,然后乐呵呵去领了个诺贝尔奖。   德布罗意一看,这还了得!光早被证明是一种连续的波,怎么这会又变成一粒一粒了?然后一拍脑袋:光如果既是连续的波,又是一粒一粒的,那其他实体的微粒(如电子、原子等)会不会也这样?德布罗意吓出一身冷汗,于是提出了“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压压惊。即,所有的粒子既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诡异的是,这居然被实验证明了!这和普通人看到鬼是差不多感觉的!   事情发展成这样,大家都觉得很棘手,你想想,如果所有的粒子都有波动性,那由这些粒子组成的人、房子、甚至地球……,都不敢往下想了!   更关键的是,粒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和大家原先认识的电子、原子、分子完全不同,仿佛所有的物理学家一夜之间都失恋了,对着女朋友说:我从来没想到你居然是这样的人,你变了,变得我完全不认识了!没错,我想当时的物理学家一定是这种感觉!   失恋后,大家都疯了,做出了各种疯狂的举动,提出无数荒诞的原子模型,和酒后讲胡话差不多。放纵之后,一个叫波尔的人终于把一个狗屎一样的理论(波尔模型),在氢原子上解释成功了。即,电子轨道也是不连续的,也是一段一段的。(各位,对“量子”是不是有概念了?就是不连续的,一段一段的意思。)   大家一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