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社会主义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 创造经济增长速度的世界之最。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经济在过去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年均9.4%的高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刷新了世界纪录。? 创造贸易增长速度的世界之最。1978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量只有2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7位。到1990年,增至1100多亿美元,位居世界第16位。到2001年,猛增至5098亿美元,世界排名跃居第6位。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在二十多年里增长了20多倍,排名前移21位,为世界所罕见。? 创造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的世界之最。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微乎其微。1989年,也只有55.5亿美元。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1200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 创造生产增长速度的世界之最。中国曾经是个物资和产品匮乏的国度,改革开放使我们彻底告别了短缺时代。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 1 亿吨,超过日本而跃居世界第一位。同样雄踞世界产量榜首的还有:粮食、肉类、水产品、水果、棉花、布、煤炭、化纤、化肥、水泥、电视机、数字程控交换机等产品。 创造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之最。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利用外资几乎为零。2001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68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达3935亿美元。自1993年起,中国吸收外国资本总额一直保持发展中国家首位。 第 八 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选择过程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逐步形成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从客观条件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从主观条件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从外部环境看,50年代向苏联学习,受苏联计划经济经济模式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之一 具有非常强的资源动员能力,它能够利用行政手段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点建设。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之二 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和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主要的经济活动按计划规定进行,国家计划不仅调节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而且覆盖社会主义企业和居民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之一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之二 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之三 经济增长缺乏效率,高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获得;技术创新速度缓慢,许多产品几十年不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商品短缺。 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历程 50年代初,毛泽东对苏联体制的弊端有所察觉,首先提出质疑。 1958年郑州会议,毛泽东指出“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就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联系,就出社会主义。”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开始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进行反思,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认为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三个方面。 毛泽东指出:我国是一个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国家,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必须有计划地大力发展商品生产。他认为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和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有密切关系,因此,即使实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仍然有可能存在。 陈云在党的八大上就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即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一部分个体经营、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以此来弥补所有制过分单一、忽视市场机制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发展生产力时,就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第一阶段: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资料员工作内容.docx VIP
- P气瓶充装证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docx VIP
- 2025年高考真题解析课件:2025年全国新高考二卷英语读后续写(课件).pptx VIP
- 贵阳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总则)——乌当组团.pdf VIP
- 图书出版合同(合同范本)7篇.docx VIP
- (正式版)D-L∕T 1770-2017 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充排水技术规程.docx VIP
- 《结构全寿命维护》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VIP
- SI、PI协同的EMI分析—打印版.pdf
- Unit2 Travelling Around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