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力和机械》单元检测
力和机械
一、理解与应用
1.“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一谚语中,水往低处流的原因是________。
2.公式G=mg中,________是一个比值,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这个比值的大小________(填“有”或“没有”)区别。在粗略的计算中,它的值可以取________。
3.如图,分别用F1、F2拉重物G,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4.在水平桌面上,两个钢球相对运动发生碰撞后,各自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是________力作用的结果,且运动越来越慢,这是因为有________力的缘故,离开桌面后由于________而向下运动。
5.老虎钳一般制成钳口短,手柄长,这是为了________,钳口部分有网状凹凸花纹,这是为了________。
6.如图,这个杠杆能平衡吗?________。你的这个判断,利用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图是某个实验的装置,桌面上是一辆小车,当两个盘中的砝码质量相等时,力F1与F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图中使用了简单机械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
8.如图,O是杠杆的支点,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9.如果一个用杆秤卖水果的奸商,他要坑害消费者,常用的方法是
[ ]
A.换重些的秤砣 B.把秤砣砸掉一块
C.给秤杆上重新刻上刻度 D.把挂钩的位置换换
10.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摩擦力对我们总是有害的
B.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我们还不可能消除摩擦
C.减小摩擦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变滚动为滑动
D.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11.人们骑自行车上坡时,总喜欢走“S”形,根据讨论过的“力”与“距离”的关系,看看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12.用一根长1.2 m的扁担挑水,两只水桶分别重200 N和400 N,当肩膀放在什么位置时感觉最轻松,此时肩膀受到的压力是多大?
二、探究与体验
13.如图,这是一把同学们经常玩的弹弓,看着这把弹弓,你能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吗?
14.小红利用一根橡皮筋自制了一个测力计,发现它的量程太小(只有1 N)使用价值不大,小红想提高测力计的量程(变1 N为2 N),初步拟定了以下几种方案:
①换一根相同的橡皮筋,然后改变刻度达到要求;
②加一根相同的橡皮筋,然后改变刻度,提高量程;
③直接改变刻度方法,把刻上1 N的地方换成2 N;
④直接在刻1 N的地方下面继续按比例加刻刻度,直至2 N。
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________,另外几种方案不可行的理由是什么?
三、阅读与思考
15.阅读:生活经验一定可靠吗?
在2 000多年以前的古希腊,有一个很有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这一结论在当时以及后来很长的时间里一直统治人们的思想,没有人怀疑过,直到伽利略的出现。伽利略通过自己亲身和反复实验,发现这一结论是错误的,为了让人们确信这一结论是错误的,他在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让人难忘的实验:他让一大一小两个实心铁球同时从斜塔上落下,人们惊奇地发现两球几乎是同时着地的。看着人们迷惑不解的眼神,伽利略作了解释:人们平时看到的纸片比铁球落得慢,是因为空气阻力作用的结果。如果在真空中,没有空气的阻力,羽毛和铁球下落是一样快的。伽利略还有一段精彩的推理:如果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那么将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捆在一起,在重的物体带动下轻的物体加快下落,而轻的物体拉动重的物体减慢下落,因而捆在一起的两物体下落的快慢应介于重、轻两物体单独下落的快慢之间。换一种角度思考,两个物体捆在一起应比任何一个物体都重,它下落应比任何一个都快。两个结果相互矛盾。
回答:①伽利略为什么会推理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
②如果中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在月球上做羽毛和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实验,你猜想会有什么结果?
③伽利略怀疑前人的结论是有充分理由和依据的,这个理由和依据是什么?
四、想像与创新
16.一辆汽车陷进了树林边的泥潭中,需要你来把汽车弄出来,现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发挥你的想像,设计出几种方案。
17.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它的测量原理是________,无论在什么地方测量同一物体的质量结果应是________。如果把天平搬到一个完全没有重力的地方,它还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吗?(从测量原理上进行分析)
18.在细铁丝下吊一重物,细铁丝就会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产生弹力(对重物的拉力)。但这个形变很小,觉察不到,因而人们一般不会想到铁丝的形变、弹力等问题。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让人们确信这一事实。
设计的思想:
具体的做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GC与HPLC.ppt
- DM使用图解.ppt
- 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1--unit3英语测试.doc
- first_class第一节英语课_给学生讲上课要求和学习态度.ppt
- GHOST系统封装超-详细-教程(菜鸟版).doc
- FANUC31I-MA系统培训.ppt
- hao二年级上册_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与组合)1.ppt
- HRM—第3章工作分析.ppt
- HR-323系列1.doc
- HRM—第4章人力规划.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