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国际化并非学生背景国际化.PDF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家声音 教育信息摘编 2014 年 第 10 期 课程国际化并非学生背景国际化 Internationalizing the Curriculum and all Learning 最近,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课程国际化都再次引热议。从本质上讲,这是因为 课程的国际化有利于加强更加广泛的机构交流与合作。因此,大学也制定了相关政策,致力 于从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 目前,各机构课程国际化的着眼点不尽相同。一些机构将海外学生或交换生数量的增加 作为国际化的标志;还有一些机构将国际化课程重点放在“英语”这门基础课程,而非所有 学科,并不能全面体现跨文化、国际化学习。这些课程国际化的政策与实践太重局部而非全 局,并未真正实现课程国际化。 在此,需要先明确“课程国际化”的概念及其与“国际化课程”的区别。澳大利亚学者 Betty Leask 于2009 年在一篇文章中将 “课程国际化”定义为“引导学生主动紧跟国际研究 动态,投身于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有目的地从国际化和跨文化的视角培养他们,使其成为 全球专业人士和世界公民”。 课程国际化是学生主动参与到国际化和跨文化学习中的一个过程,而国际化课程则是课 程国际化的一个产物,课程国际化还体现在教学、评估、项目国际化。学生流动项目是学生 实现国际化和跨文化学习的一种方式,但惠及的只是少部分人,学生背景国际化并不意味着 课程国际化。 要将课程国际化真正贯穿到教学之中,需要注重两点:首先,实现学科研究的国际化, 因为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其次,专家为缺乏经验的教师提供帮助。教师需要 根据不同学科、课程及年级制定一套系统的计划,以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技能, 并深度参与到学习当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知识:本文作者贝蒂▪里斯克(Betty Leask )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地区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 ) 教学中心的执行董事,也是《国际教育研究》期刊(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的主编。 信息来源:世界大学新闻网站 /article.php?story=20141211101031828 [2014-12-12] 编译者:刘颖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