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点新闻报道看新闻专业主义失守.doc

从热点新闻报道看新闻专业主义失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热点新闻报道看新闻专业主义失守

从热点新闻报道看新闻专业主义失守 ——一种媒介审判视角 2015级新闻学 楚俊玉 2015020091 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逐渐兴起的新闻专业主义理论被认为是新闻业最重要的专业理念。上世纪末开始进入中国,并逐渐在新闻界和业界生根。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大多数学者是基于威伦斯基提出的职业转变为专业的五个阶段来建构的。丹尼尔.C.哈林和保罗.曼奇尼在《比较媒介体制》一书中也提到了新闻专业的三个维度,即自治、独特的专业规范以及公共服务取向。在该书中,作者还提到专业化可能既受到政治工具化,也受到商业化的威胁,而在许多情况下,两者的确同时威胁专业化。在当下中国,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有偿新闻、恶性炒作、媒介审判、侵犯公民隐私等新闻报道随处可见,新闻专业主义严重失守,新闻业开始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低迷不景气的媒介市场,导致媒体生产低劣的新闻产品,而低劣的新闻产品又反过来损害新闻业声誉,从而进一步导致内体市场低迷。本文即选取一种媒介审判视角,从最近的热点新闻报道出发来分析新闻专业主义失守行为。 所谓“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抢先对涉案人员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产物,是对法院的审判权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的双重侵犯,是一种严重的新闻专业主义失守行为。 2015年12月1日,一篇来自《郑州晚报》关于“大学生掏鸟16只获刑10年半”的新闻报道,经由“新浪河南”转发后迅速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掏鸟这样一项颇具娱乐性的乡村活动,居然不小心变成了重罪”。随后网友开始质疑法院判决,出现舆论一边倒的现象。但随着事情的发展我们渐渐发现,案件本身并不像《郑州晚报》那篇通讯稿描述的那样,参考判决书和更多消息来源后发现,该报记者将判决书中的“树林中”换成了“家门口”,将判决书中的“猎捕”换成生活化的“掏鸟窝”。此外,本案中的同案犯王亚军其身份为农民,而该报记者并没有提及,只是将重点置于闫啸天的大学生身份。这正是大规模舆论热议的起点,使部分网友未了解全部事实,引发了法院的舆情危机。 同样,在12月3日,新浪新闻将两个没有可比性的案件放在一起,《掏16只燕隼判10年,重吗?贪1600万判12年,轻吗?》也有设置议题误导受众的嫌疑,舆论“重压”之下,河南省高院不得不介入。然而新浪河南官微仍旧借助该案件搅动舆论,发起题为《如果当事人知道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你觉得判罚重吗?》的讨论。 在“聂树斌案”的新闻报道中,部分媒体同样用媒介审判代替媒介监督。2015年12月14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将复查期限再次延长3个月,直到2016年3月15日。这是最高法院指定山东省高院复查聂树斌案以来第三次复查延期。不过每一次延期,都会引来舆论批评,这次也不例外。12月15日,澎湃新闻发表题为《聂树斌案:正义不可再迟到》,文中提到“终极正义并非掌握在法院手中。法院在审判聂树斌案,世道人心在审判法院”。而在这之前有关聂案的评论中,“拿正义说事”的也不少,如《迟来的正义怎能迟迟不到》《聂树斌案:正义之日,何时到来》《聂树斌案:让正义照亮每一个环节》等,以上评论显然做出了先入为主的判断,预设了聂案是冤案,代替法院来进行审判,干扰正常的司法程序。而实际情况是案情复杂,真正的实质正义必须以法院最终判决为主。 在“药家鑫案”、“李天一案”等新闻报道中“媒介审判“现象也随处可见。 思考一下,“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非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我国法制还不健全,《新闻法》的缺失导致新闻媒体的合法行为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二是新闻工作者业务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匮乏成为普遍现实。随着竞争日益激烈,部分新闻记者为了抢新闻,满足受众猎奇心理或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顾职业操守,编造假新闻,道德问题令人堪忧。另外,媒介工作者常常混淆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范围,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舆论监督越位现象;三是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舆论出现自由性、交互性、隐匿性等特点,使网民个体的舆论情感表达容易发生变化甚至扭曲,容易造成“媒介审判”。 但本文讨论的重点并不在此,而是基于媒介审判视角分析媒介新闻专业主义失守行为,进而思考如何重构新闻专业主义。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混合产物。所谓工具理性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 所谓价值理性指“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举止的——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 但正如上面我们所分析的那样,新闻业根本上就没有具备新闻专业主义所说的基本要素,一系列主客观因素限制了其成为专业的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