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学报 2012, Vol. 44, No.1, 51−62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2.00051
*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杭州 310028)
采用眼动随动显示技术 , 通过分析动态协助或干扰词切分对阅读过程的影响 , 考察汉语阅读过程
中词切分的位置与数量。包括两项实验:实验一通过改变注视点附近词语的颜色来促进词汇的加工进程, 发
现协助词 n+1 切分可改变被试的眼动模式, 说明至少加工词 n+1 可导致词切分效果; 实验二以类似方法干扰
相应的词汇加工进程 , 发现在某些实验条件下被试的眼动模式朝相反方向变化 , 表明实验一结果并非由外
源注意转移引起。综合分析两个实验中各种条件下首次注视概率分布、再注视时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单一注
视时间的差异, 得出以下结论:在汉语阅读中存在两种词切分现象, 一种由加工词 n+1 引起, 另一种由加工
词 n 引起。
汉语阅读 ; 眼动; 词切分 ; 眼动随动显示
B842
1 引言 中文阅读也存在预视效应、溢出效应和副中央窝-
中央窝效应(Yan, Richter, Shu, Kliegl, 2009; Yang,
基 于 词 在 拼 音 文 字 阅 读 中 的 重 要 性 (Inhoff, Wang, Xu, Rayner, 2009; Yen, Radach, Tzeng,
Radach, Heller, 2000; Rayner, 1998; Radach Hung, Tsai, 2009; Yan, Kliegl, Shu, Pan, Zhou.
McConkie, 1998 ; Rayner, Fischer, Pollatsek, 1998; 2010; 王穗苹, 佟秀红, 杨锦绵, 冷英, 2009; 白学
Rayner Pollatsek, 1996), 学者已经发展出多个认 军, 胡笑羽, 闫国利, 2009; 崔磊, 王穗苹, 闫国利,
知 控 制 模 型 用 于 解 释 西 文 阅 读 中 的 眼 动 现 象 白学军, 2010)。
(Kliegl, Nuthmann, Engbert, 2006; Engbert, 但是 , 以上研究均是在“词为基本加工单元”假
Nuthmann, Richter, Kliegl, 2005; Reichle, 设的基础上展开的。中文的最基本视觉单元是字 ,
Pollatsek, Rayner, 2006; Reilly Radach, 2006; 词间缺乏边界线索, 且中文单词中既有单字词 , 也
Richter, Engbert, Kliegl, 2006; Kliegl, 2007; 有多字词, 因此从概率的角度分析, 对一个句子成
Reichle, Rayner, Pollatsek,2003) 。近几年, 有许多 功断词的可能性极小。而若没有以词为信息加工基
研究试图以这些理论为背景考察中文阅读中的眼 本单元的证据, 则上述提到的各种效应(词频效应、
动控制问题。例如, Rayner, Li 和 Pollatsek (2007)基 预视效应、溢出效应和副中央窝- 中央窝效应等)都
于 E-Z 读者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 词也是中文阅读 将缺乏恰当的理论背景。对于词切分, 以往研究已
中信息加工的基本单元。其他实证性研究则表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三章 影响疲劳强度因素.pdf
- 第三章 中药鉴定.pdf
- 第三章、传感器及成像特点().pdf
- 第三章第二节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第2课时)·高中生物国苏版必修2-特训班.pdf
- 第三章人体感觉.pdf
- 第十三章光偏振.pdf
- 第十四章 雅思阅读判断题三.pdf
- 第十一届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本二试题解析蒋卫军.pdf
- 第四讲加工中心维修电路基础.pdf
- 第四章 彩色电视信号.pdf
- 汉越颜色词_绿_和_xanh_象征功能对比研究_阮云妆.pdf
- 汉越语言对比研究若干问题_汉越语言对比研究论文集_序_周小兵.pdf
- 航空气象报文——METAR与SPECI报.pdf
- 河北省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质量分析年龄准确性检验.pdf
- 河北省张家口赤城一中高考预测卷(理综).pdf
- 河漫滩相沉积与风成沉积粒度判别函数建立及在红土中应用_杨立辉.pdf
- 河南 郑州 二七区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真题答案解析.pdf
- 河南省登封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含详细完整答案).pdf
- 烘烤过程中拉长变黄和定色时间对烤烟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影响.pdf
- 烘烤过程中烟叶颜色变化与主要化学成分关系.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