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埔大道改造工程简介
黄埔大道资料:
四、现状问题分析
黄埔大道为内环路七条放射线之一,是广州市中心区向东辐射的重要交通走廊,交通功能十分重要。黄埔大道在跑马场至员村路段为双向十车道,中央采用绿化带或高栏分隔,沿线的相交道路有:石牌西路、石牌东路、马场路、谭村路、员村一横路、员村一横路辅路等道路,沿线的主要单位和设施有国防大厦、暨南大学、广州赛马会等。同时和华南快速路也在此相交,因此黄埔大道跑马场段成为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和集散地。
黄埔大道道路等级为快速路,由天河东路向东至暨大段设有4米中央绿化带分隔,暨大至解放军五四四九二部队大门段设金属护栏,解放军五四四九二部队大门以东至员村二横路段为中央水泥墩分隔。由于在上述较长的路段内没有立体的交通转换设施,导致了大量的西向西回头或左转的交通,这些交通几乎度只能通过石牌东以西、广州赛马场门口、暨南大学门前、华南快速路高架桥下以及华南路以东解放军五四四九二部队门前的分隔带开口处转换。据现状流量调查,马场路段不足1公里的范围内,西往西回头车多达1270pcu/h,东向东回头车也达350pcu/h。过多的回头、左转交通以及交通管理上存在的不足是造成该路段交通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
五、改造措施:
目前黄埔大道(跑马场~员村)路段交通状况不佳的主导原因就是掉头车辆数量大,相交道路无法直接左转,缺少有效解决以上交通流的交通设施,针对以上状况作出以下改造措施:
措施一:设置西往西以及东往东掉头匝道:
1、在华南立交西侧,利用华南立交的西南侧E匝道和西北侧C匝道之间增设8.5米宽的掉头弯道,以提供西往西掉头功能。
2、在华南立交东侧,利用华南立交的东北侧F匝道和东南侧D匝道之间增设8.5米宽的掉头弯道,以提供东往东掉头功能。
措施二:设置人行天桥:
在华南立交主线的西侧设置人行天桥。天桥在跨过黄埔大道处设置在掉头匝道的下方。解决这一带如华侨医院、翠湖山庄、公交车站等大量人行过街的交通问题。
措施三:渠化及优化地面交通:
1、利用华南立交地面空间,设置辅道,渠化地面交通。右进右出的交通在辅道内完成,减少对黄埔大道直行交通的影响。在员村一横路和黄埔大道交汇处设置交通灯。提供南往西的左转相位。由西往华侨医院及进入翠湖山庄的车辆也在该相位同时完成。
2、取消石牌马场门口的掉头口和石牌路段的西往西掉头功能,保留石牌路段的东往东掉头功能。
七、地质概述
场地条件
场区位于白垩系地层组成之天河向斜北东翼,地势南低北高,南边为珠江Ⅰ级阶地,地势低平;北边为低缓的剥蚀残丘,经人工挖填后大致平整。
地层岩性
场区第四系覆盖层主要有人工填土耕作层、上更新统冲积层及残积层,厚度变化较大,约为8.70m~27.60m;基岩则为白垩系上统大朗山组陆相碎屑岩。各岩土层性质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耕作层
直接出露于地表,由杂填土、素填土和耕植土组成。厚度约为0.60~4.40m,平均2.30m。
①素填土:广泛分布于场区。呈灰黄色或褐红色,可塑状,,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中、细纱。
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
②1亚粘土:在场区分布较为普遍。呈灰黄色、灰红色或浅灰色,可塑,含少量粉细砂;部分相变为灰~深灰色、软塑状的淤泥质粘土,局部相变为粘土或粉土。顶界埋深0.60~8.50m,层厚为1.10~4.90m,平均为2.79m。
②2中砂:仅局部揭露(zk15),呈透镜状分布。分选性差,普遍含粘性土,稍密~中密,顶界埋深3.80m,层厚6.80m。
3、残积层
广泛分布于场区,按稠度状态可分为以下2个亚层。
③1亚粘土:仅揭露于钻孔zk31。呈棕红色,为砾石风化残积土,含硬质砾石。顶界埋深1.50m,揭露厚度4.80m。
③2亚粘土:广泛分布于场区。呈棕红色,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或砾石风化残积土,含粉细砂或硬质砾石。顶界埋深0.00~11.20m,揭露厚度为2.20~19.90m,平均10.55m。
4、基岩
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大朗山组陆相碎屑岩,地层呈NW-SE走向,向北东倾斜。基岩面起伏较大,埋深8.50~25.20m。碎屑岩分选性差,以泥质、铁质胶结为主,局部含钙质和硅质。按岩石风化程度,由上而下可划分为:
④1强风化带:广泛分布于场区。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揭露顶界埋深8.50~25.20m,揭露层厚0.50~14.20m,平均6.09m。部分钻孔该风化带顶部含弱~微风化岩块或孤石。
④2弱风化带:在场区不太发育,呈透镜状分布。岩石风化不均匀,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风化裂隙较发育;而砾岩则因胶结物风化呈块状,块体坚硬,钻进困难。揭露顶界埋深15.20~30.30m,揭露层厚0.70~2.80m,平均1.46m。
④3微风化带:广泛分布于场区。岩石呈柱状、长柱状,裂隙不发育,锤击声脆。揭露顶界埋深14.00~35.90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