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人的孤独心态及其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文人的孤独心态及其文化意义
任文京
【导读:孤独是值得理解的心灵不得理解,它是悲剧性的。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是;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濂溪先生的“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张岱的“独往湖心亭看雪”亦是。文人心态孤独的历史,就是他们理想求索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人们在其作品中所展示的价值取向、心灵历程和人生追求给后代读者带来了有益的思索。其中文人的孤独心态就是令我们正襟危坐、肃然面对的话题之一。
心态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内在心理建构和生活态度,所以首先应当明确,孤独不是孤僻。孤独是文化意义上的,孤僻是性格上的,心态上的孤独和性格上的孤僻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性格孤僻之人,绝交往而少友朋,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封闭着,他们属于生活的弱者;而心态孤独的人则一定是在追寻着什么,坚守着自己的情操而不移,他们真正属于生活的强者。孤独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和文化性格,显示了文人对现实不屈的抗争。
其次,心态孤独和生活孤独也不能划等号。李清照“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朱淑贞“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这是生活层面上的孤独。心态孤独的人可能交游甚广,但身边众多的人并不能排遣内心的苦闷,耳边的嘈杂热闹与心灵深处的孤寂截然相对。心态孤独的人并不是孤高,孤高是自负而小视他人;心态孤独的人是求同仁而不得,既不容于世俗,又不向世俗妥协,因而这孤独便成了他们冰雪情操和高洁人格的标志。
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具有孤独心态的诗人是屈原。这位楚国大臣对内主张举贤任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日趋激烈。楚国在当时诸侯国中领土最大,也颇有实力,所谓“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确有一定道理。但屈原的主张不仅没有被采纳,反而受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终遭放逐。长期的流放生活造成了屈原内心极大的痛苦,但他早年在《橘颂》中表达的信念一直鼓舞着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这在当时的处境中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在《离骚》中,我们看到屈原执著不懈地艰难跋涉,他孤独无援地上下求索,愈显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高尚,因为他的孤独是和昏君佞臣相对的,而和他精神心灵相通的是广大人民,他的人格征服了后世无数文人,赢得了后世人民的爱戴和怀念。
其实,当时就有人对屈原的行为提出劝告,屈原清醒地知道自己被放逐的原因是特立独行。他在《渔父》中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这是诗人孤独心态的最好自白,也是诗人以孤独而自豪的宣言。以渔父身份出现的避世隐者则劝他:“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他回答说:“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未听劝告而自沉汨罗,这不是诗人孤独心态造成的悲剧,而恰恰是时代的悲剧,孤独心态则玉成了屈原的伟大和不朽。有意思的是,屈原死后一千多年,有人仍不解其行为。宋人葛立方说:“余观渔父告屈原之语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又云:‘众人皆浊,何不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此与孔子和而不同之方何异!使屈原能听其说,安时处顺,置得丧于度外,安知不在圣贤之域!而仕不得志,狷急躁,甘葬江鱼之腹,知命者肯如是乎!”这便是没有理解屈原孤独心态的积极意义。
孤独心态大多是由文人坚守节操志向而不肯同流合污造成的。就生存环境来说,一般都朝政黑暗、奸小当道。魏晋易代之际,士人命运多舛,危机感非常强烈,“竹林七贤”中的阮籍是其中的代表。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因不满司马氏统治,故以酣饮和旷达来避祸。他可大醉六十日而绝文帝之求婚,邻居少妇有美色,他可当垆沽酒醉而卧其侧,“时率意独驾,不由路径,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在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中,充满了苦闷的情绪,由于不肯和司马氏同流合污,阮籍感受到了孤独无依的巨大痛苦。诗中反复出现的孤鸟、孤鸿等意象,实际上都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如《咏怀诗》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忧愤的情怀和故作的旷达,最好的注释其实只有两个字:孤独。
晋代末年的大诗人陶渊明,也是孤独心态的典型代表。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一日“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便辞官归乡。陶渊明厌恶官场,企图通过逃避世俗而返归自然,求得“真我”。有人说“陶渊明生前是孤独的,他的诗歌是一个孤独者的自白”,可谓一语中的。但陶渊明对这种孤独心平气和、非常坦然。从喧闹归向平静和孤独,他是主动选择的。无车马之纷扰,门虽设而常关,按陶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