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故事母题看哈姆雷特的延宕
从故事母题看哈姆雷特的延宕
袁素华
(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510310)
摘要:哈姆雷特为什么延宕?对此经典问题的争论至今仍众说纷纭。叔侄之争、为父报仇、俄狄浦斯情结是该剧的三大故事母题。对故事母题的探究,有助于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剖析哈姆雷特怪异行为下理性和非理性的心理动因。
关键词:哈姆雷特;故事母题;叔侄之争;为父报仇;俄狄浦斯情结
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754(2002)04-0022-05
哈姆雷特,一个永远道不尽的话题。几个世纪以来,无数的读者和批评家都试图解开困扰着这个丹麦王子的问题,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究,所得结论固然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个探究过程本身就足以构建一部文学批评发展史。随着探究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开拓,老问题在不断引发新诠释的同时,新的问题也纷至沓来。这一“哈姆雷特现象”在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正如当代加拿大批评家IanJohnston(Malaspina-UniversityCollege,Nanaimo,BC.CA.)所说,哈姆雷特的文本充满着多义性和迷惑性,除了某些圣经文本,在历史上都是很罕见的。他在IntroductoryLectureonShakespeareπsHamlet
[1](2001)一文中指出:“ShakespeareπsHamletisoneofthemostproblematictextsinallofliterature.…nootherworkhasproducedsuchacontinuing,lively,andcontentiousdebateabouthowwearesupposedtounderstandit.”(《哈姆雷特》是最具争议性的文本之一,在文学发展史上,没有哪个文本像它那样,引起如此持久的、激烈的、见解各异的争论。)在有关哈姆雷特众多的论题中,其中一个经典问题“哈姆雷特为什么延宕”至今仍悬而未决,众说纷纭。西方一些研究莎士比亚的网站最近发表了不少探讨该剧故事母题的文章,笔者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试图借鉴这些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从故事母题切入,探究“哈姆雷特为什么延宕”的原因所在。
翻开由“哈姆雷特现象”生成的“文学批评史”,不难发现,对作品故事母题的研究,自哈姆雷特形象问世之日起,莎学的批评家们就已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这一方法。从最近西方的莎学研究看,西方学者对《哈姆雷特》故事母题探究的热情似乎有升温的趋向,且走向自觉和成熟,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是过去同类研究所不可比拟的。
寻找作品隐含的故事母题,其实就是通过拆解故事组合,提炼出若干故事元素,从中发现这些故事元素与不断重复着的人类基本文化形态的共通点。具体故事文本的不可重复性与故事母题的不断重复性是统一的。列维?施特劳斯认为,千差万别的社会生活背后隐匿着一个共同的共通结构,“要在一个共同框架之外来设想社会关系是不可能的。”[2]至今《哈姆雷特》被认为可辨认的故事母题正不断被挖掘出来,仅关系到王子本身的故事母题就有:叔侄之争,兄弟之争,为父报仇,俄狄浦斯情结,鬼魂出现,装疯等等,不一而足。本文主要对与哈姆雷特的延宕有更加紧密联系的叔侄之争、为父报仇、俄狄浦斯情结的三大故事母题作一些探究。
一、叔侄之争
叔侄之间为王位为爱情而自相残杀,这在西方文学史中是一个老而又老的故事母题。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伊阿宋其王位就是给自己的叔叔篡夺的,为夺回王位进行的不懈奋斗造就了这个一代英雄,也因为失去王位不堪贫贱的折磨而沦为寡情薄义的小人。中世纪的骑士传奇故事《特里斯丹和绮瑟》中的特里斯丹,本是英名远扬的骑士,一次替王叔去远方提亲,却为自己找到了情人。叔侄因同时爱上一个女人而反目成仇。上世纪90年代,获奥斯卡奖的
迪斯尼动画片《狮子王》(TheLionKing)同样也是沿袭叔侄之争的故事母题。此影片所以令成人观众也看得如痴如醉,据当时的美国影评认为,因为它延续了哈姆雷特的主题。“Hamlet
meetsTheJungleBook———thatπswhatTheLionKingis”
[3]
《哈姆雷特》的叔侄之争既是为了王位也是为了爱情。叔叔克劳狄斯篡夺了本该属于他的王冠,也夺去了他深爱着的在潜意识中视之为情人的母亲。千姿百态的生活形态催生出千姿百态的各类文本,同一母题下的不同文本自然各有各精彩。哈姆雷特完全有理由夺回他失去的一切,但他行动上却犹豫不决,踟躇不前。一些西方学者认为,造成哈姆雷特的延宕,可追溯到妨碍其行动的多种心理困扰。JohnSSamoun在其文章TheHamletParadigm[4]中称这些心理困扰为“PsychologicalEstrangement”,归纳起来有5种:
第一,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