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北朝后妃出家现象探析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北朝后妃出家现象探析 摘要:北朝时期数量众多的后妃出家为尼成为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一道特殊的景观。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女性几乎没有独立的人格,北朝后妃出家为尼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独立人格的缺失。细究北朝后妃出家为尼现象,虽有“守贞”之意,但多为“失势”“受罚”所致,当然也有“明哲保身”“委曲求全”之计掺杂其中。这种比丘尼身份全新功能的出现与北朝的政教关系、社会对女性性别角色规制的加强、女性在宗教信仰中的边缘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以男性述说为主的史载中,对女性活动的认知显然缺少了女性的主体声音
关键词:北朝;后妃出家;比丘尼
中图分类号:K2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6)11-0124-05
北朝时期佛教在统治者的鼓励扶持下获得了迅速发展,一时间寺院林立,浮屠栉比。相比于南朝,佛教在民众生活中的实用性、功利性特征体现得更加强烈,“朝廷上下之奉佛。仍首在建功德,求福田饶益。故造像立寺,穷土木之力,为北朝佛法之特征”①。北朝时期佛教影响民众世俗生活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佛教信徒群体。在北朝女性佛教信徒中,后妃出家为尼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尤其是对其出家原因更为重视。如夏毅辉认为北朝皇后出家是“帝崩或帝废”“为太后不容或蒙受株连被废,宫闱之争”②等所致。与夏毅辉的观点类似,陈怀宇认为,后妃为尼是“或者皇帝过世或者国家政权倾灭或者失宠于国君或者家世不幸受政治牵连”所致,“没有一个是为了学道为尼的”。③许智银也认为,当时“统治者崇信佛教”加上“特殊的政治环境”使得“某些女性不得不以出家为尼”④自保。这些研究多是从政教关系的角度加以论述。与以上研究略有不同,石少欣的研究则涉及到了女性的角色问题,认为“比丘尼作为新的女性身份出现在社会,为皇室政治斗争提供了处理失败者的新思路,比丘尼的这种社会功用,堪为中国佛教的一大特色,研究北朝佛教尤其应该注意”⑤。受石少欣研究的启发,本文试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北朝后妃出家为尼现象及其原因,以期说明佛教对以后妃群体为代表的上层女性的影响和意义
一、北朝后妃出家为尼之现象
从正史资料看,北朝自拓跋魏入主中原至隋亡北周,共有17位皇后出家,如果加上其他妃嫔,数量会更多。皇后出家为尼最早见于正史记载的为北魏孝文帝废后冯氏,也即佛教深入北魏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时期。《魏书共有五位皇后出家,分别是孝文帝的两位皇后、同父异母的冯氏二姐妹――废后和幽后,宣武皇后高氏,宣武灵皇后胡氏,孝明皇后胡氏。西魏文帝皇后乙弗氏,恭帝皇后若干氏均出家为尼。北齐出家为尼的皇后有文宣皇后李氏祖娥,孝庄皇后尔朱氏,后主皇后斛律氏和胡氏。北周出家的皇后最多,12位皇后中有6人出家,包括孝闵皇后元胡摩,武帝皇后李娥姿,宣帝同时立的五位皇后有四位出家,分别是皇后陈氏,皇后元氏,皇后尉迟氏,皇后朱氏
性终其一生的场所。北魏时期出家为尼的孝文皇后冯氏、宣武皇后高氏和孝明皇后胡氏均居于瑶光寺。宣武皇后高氏出寺觐见母亲时暴毙,丧还瑶光寺,孝文皇后冯氏最后终于瑶光寺。根据《洛阳伽蓝记》记载,瑶光寺为北魏时期以皇家为代表的上层女性修习佛法的场所,皇后为尼居于瑶光寺,使之具有了皇家内道场的性质。后妃出家使得比丘尼身份成为服务北朝政治的一种工具,当权者对比丘尼身份的灵活弃取也致使后妃在宗教信仰中丧失主动权。为尼的宣武高皇后在瑶光寺外暴毙,丧还瑶光寺,以尼礼入葬,这是高氏在宫廷内斗中彻底失败的表现;在尔朱荣兵压城下之时匆匆落发的宣武灵皇后胡氏死后以太后之礼入葬,表明皇室仍认可其原来的身份;西魏文帝皇后乙弗氏死后也以尼礼入葬,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号为“寂陵”,此举是为了彻底打消蠕蠕公主对文帝的猜忌。后妃为尼现象是北朝政权对佛教采取实用政策的结果,也是佛教与儒家思想共同作用于女性生活的结果
二、北朝后妃为尼之类型
北朝后妃为尼者很多,其具体情况多有不同,有的是自愿为之,因而潜心志道;有的为暂时委曲求全的举措,因而等待时机还俗;有的是触怒当权者而遭受的惩罚,因而只能苦熬岁月。为更加深入地认识此问题,以下分类详细论述之
1.顾全大局的委曲求全之举
有时候,后妃出家为尼是皇帝和后妃都无奈的选择。皇帝和皇后感情甚笃,皇帝使皇后为尼,只是困境之时一种暂时安置的办法,危机过后就会安排其还俗。文帝时“蠕蠕寇边,未遑北伐,故帝结婚以抚之。于是更纳悼后,命后逊居别宫,出家为尼”。西魏文皇帝为安抚蠕蠕,娶蠕蠕公主并立为皇后。现实形势迫使原来的文皇后乙弗氏出家为尼。对已经出家为尼的文皇后,“悼后犹怀猜忌,复徙后居秦州,依子秦州刺史武都王。帝虽限大计,恩好不忘,后密令养发,有追还之意”。⑥与此类似的还有北齐“彭城太妃尔朱氏,荣之女,魏孝庄后也。神武纳为别室”。当时神武帝面临的边境形势是“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