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8.14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人民版).pptVIP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8.14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人民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8.14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人民版)

4.货币种类丰富:宋朝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期形成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5.商业地位低下:商业始终都是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典题例证】(2013·江苏单科·T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解题提示】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理解其基本意思,并结合古代商业发展的内容,逐一分析备选项。 【解析】选B。具体分析如下:A仕商身份界限模糊,但没有完全打破;错误。B“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说明商业发展使仕商身份界限模糊,“归乡”意识淡薄;正确。C地方商业官员经营和民间经营共存;错误。D清政府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错误。 【史料链接】宋代的商业经济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耍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①。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②。……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③。……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解读】本材料是有关宋代商业经济的内容,具体解读如下: (1)由史料信息①可以看出,宋代专业化市场得到发展,街巷店铺林立、市坊界限打破。 (2)由史料信息②可以看出,宋代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 (3)由史料信息③可以看出,宋代娱乐经济繁荣。 二、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 相同点 不 同 点 重 农 抑 商 闭 关 锁 国 时代 社会转型期出现 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压制商人,维护封建统治 防止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统治 内容 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 国内严格市场控制,压制商人地位和势力 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影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 【典题例证】(2013·山东文综·T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解析】选D。中国古代封建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但统治者从维护统治的需要出发还是希望保证小农经济的稳定,因此才有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A、C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B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但与D比较,D应是主要目的。 【史料链接】重农抑商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①。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②。……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③。 ——《清世宗实录》卷五七 【解读】本段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经济情况。具体解读如下:   (1)由史料信息①可以看出,清代的统治者继承并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本业,而工商业是末业。 (2)由史料信息②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对工商业采取了控制、压抑、打击的政策,认为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而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3)由史料信息③可以看出,面对工商业比农业得利多、百姓争相从事工商业的情况,主张采取措施,使百姓回归农业。 高频点 1 商业的发展  1.(2013·重庆文综·T4)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  )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 【解析】选D。A只是在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