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休克与其治疗.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烧伤休克及其治疗 【摘要】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是有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大面积烧伤,伴有血浆大量丢失,可引起烧伤性休克。休克早期与疼痛及低血容量有关,晚期可继发感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不仅局限于烧伤组织的局部, 而且能引起全身各个内脏器官和各系统长时间的功能障碍。 【正文】 一、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 (一)微循环的变化 烧伤后由于大量体液丢失和血细胞破坏,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引起循环容量降低、动脉血压下降。此时机体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调节和矫正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包括:通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血管舒缩中枢加压反射,交感—肾上腺轴兴奋导致大量儿茶酚胺释放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等环节,可引起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以维持循环相对稳定;又通过选择性收缩外周和内脏的小血管使循环血量重新分布,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有效灌注。由于内脏小动、静脉血管平滑肌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儿茶酚胺等激素的影响发生强烈收缩,动静脉间短路开放,结果外周血管阻力和回心血量均有所增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和后括约肌相对开放有助于组织液回吸收和血容量得到部分补偿。但微循环内因前括约肌收缩而致“只出不进”,血量减少,组织仍处于低灌注、缺氧状态。若能在此时去除病因积极复苏,休克常容易得到纠正。因此烧伤病人复苏治疗应及早进行。 若休克继续进展,微循环将进一步因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道大量开放,使原有的组织灌流不足更加严重,细胞因严重缺氧处于无氧代谢状况,并出现能量不足、乳酸类产物蓄积和舒血管的介质如组胺、缓激肽等释放。这些物质可直接引起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而后括约肌则因为对其敏感性低仍处于收缩状态。结果微循环内“只进不出”,血液滞留,毛细血管网内静水压升高、通透性增强致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和血液粘稠度增加,于是又进一步降低回心血量,导致心排出量继续下降,心、脑器官灌注不足,休克加重而进入抑制期。此时微循环的特点是广泛扩张,临床上病人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意识模糊、发绀和酸中毒。 若病情继续发展,便进入不可逆性休克。瘀滞在微循环内的粘稠血液在酸性环境中处于高凝状态,红细胞和血小板容易发生聚集并在血管内形成微血栓,甚至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此时,由于组织缺少血液灌注,细胞处于严重缺氧和缺乏能量的状况,细胞内的溶酶体膜破裂,溶酶体内多种酸性水解酶溢出,引起细胞自溶并损害周围其他的细胞。最终引起大片组织、整个器官乃至多个器官功能受损。 (二)代谢改变 1、无氧代谢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 烧伤病人血液循环易受到干扰,当血循环供氧不能满足细胞对氧的需求时,将发生无氧糖酵解。缺氧时丙酮酸在胞浆内转变成乳酸,因此,随着细胞供氧减少,乳酸生成增多,当发展至重度酸中毒pH7.2时,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表现为心跳缓慢、血管扩张和心排出量下降。 2、能量代谢障碍 机体对烧伤的能量代谢反应,一是大量水分的蒸发使大量能量丢失,二是机体产生大量能量来维持正氮平衡, 其目的是在伤处提供修复的必需品, 使创伤组织尽快愈合。这使得烧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使机体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显著升高,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促进蛋白分解,以便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合成急性期蛋白的原料。上述激素水平的变化还可促进糖异生、抑制糖降解,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在应激状态下,蛋白质作为底物被消耗,当具有特殊功能的酶类蛋白质被消耗后,则不能完成复杂的生理过程,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应激时脂肪分解代谢明显增强,成为危重病人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 (三)炎症介质释放和细胞损伤 烧伤、休克可刺激机体释放过量炎症介质形成“瀑布样”连锁放大的反应。炎症介质包括IL、TNF、CSF、IFN、和NO等。活性氧化代谢产物可引起脂质过氧化和细胞膜破裂。 代谢性酸中毒和能量不足还影响细胞各种膜的屏障功能。细胞膜受损后除通透性增加外,还出现细胞膜上离子泵的功能障碍如Na+—K+泵、钙泵。表现为细胞内外离子及体液分布异常,如Na+、Ca2+进入细胞内不能排出,K+则在细胞外无法进入细胞内,导致血钠降低、血钾升高,细胞外液Na+随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外液减少和细胞肿胀、死亡,而大量Ca2+进入细胞内后除激活溶酶体外,还导致线粒体内Ca2+升高,并从多方面破坏线粒体。溶酶体膜破坏后除前面提到释放出许多引起细胞自溶和组织损伤的水解酶外,还可以产生心肌抑制因子、缓激肽等毒性因子。线粒体膜发生损伤后,引起膜脂降解产生血栓素、白三烯等毒性产物,呈现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消失,细胞氧化磷酸化障碍而影响能量形成。 (四)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1、肺 休克时缺氧可使肺毛细血管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