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豆抗营养因子及钝化的分析
大豆抗营养因子及钝化的分析
摘要:抗营养因子能破坏或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对动物健康和生长性能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对大豆中的几种重要的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其钝化处理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抗营养因子 大豆 钝化
大豆作为植物饲料蛋白质源,被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中。大豆粕粗蛋白含量为35-42%。大豆粕以其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比较平均而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植物蛋白质饲料原料。但大豆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严重影响动物的消化、吸收。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大豆抗原蛋白( 致敏因子) 、脲酶、胀气因子、植酸及致甲状腺肿素等多种抗营养因子。
一、抗营养因子
1.蛋白酶抑制因子 蛋白酶抑制因子主要有KTI(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BBI(弓手抑制因子)两类。KTI主要抵抑制胰蛋白酶,而BBI同时抑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质酶。蛋白酶抑制因子,它能抑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促进胰腺分泌、胰腺肿大,造成必需氨基酸内源性损失的结果;生长停滞、生产性能下降。其中重要的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主要影响胰腺的分泌功能,它与胰蛋白酶在小肠中的浓度相关。肠道的胰蛋白酶与抑制因子结合,然后经粪便排出体外,因此降低了胰蛋白酶的浓度。大量胰蛋白酶的大量补偿性分泌,造成内源性含硫氨基酸的丢失引起体内氨基酸代谢不平衡,特别是蛋氨酸的不足引起生长受阻,消化吸收功能失调和紊乱(Callaher和Scheeman,1986)。
2.植物凝聚素 植物凝聚素主要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它的主要作用是对免疫系统和器官具有一定的毒害,对肠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A有显著的拮抗作用;能影响家畜的生产性能。植物凝集素是一种对某些糖分子具有高度亲和力的蛋白质,其中大多数是糖蛋白。植物凝集素和糖及配糖体(糖脂、糖肽、低聚糖、氨基葡聚糖)的结合,类似于酶和底物的结合或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3.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如单宁、酚酸单宁属于水溶性的酚类化合物,主要作用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酶形成复合物干扰猪消化过程,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与消化酶形成复合物,使酶的活性下降,养分消化率降低,影响适口性。Wijavila等(1977)报道单宁等多酚类化合物和钙、铁、锌等多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降低其利用率。
4.致甲状腺肿素 这是一类有机小分子,在豆粕中含量极微,其前体物是硫代葡萄糖苷,单个硫代葡萄糖苷是无毒的,但在硫代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会产生致甲状腺肿的一系列小分子物质。在豆粕中硫代葡萄糖苷与硫代葡萄糖苷酶是内源性的,只有当组织破碎并在合适条件下(水、温度等)才能起系列酶解作用。所以杀灭尚未酶解的硫代葡萄糖苷酶,则有利于阻止致甲状腺肿素的产生。
5.大豆抗原蛋白 Castimpoolas等从大豆中鉴定出4种球蛋白,即大豆球蛋白、α-伴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γ-伴大豆球蛋白,并证明它们是大豆蛋白中的主要抗原成分。大豆蛋白抗原进入动物体内主要引起动物发生过敏反应,造成免疫损伤主要在肠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参与了这一过程,但绒毛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细胞免疫引起的,这种作用使小肠结构受损,食糜滞留时间缩短,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出现紊乱,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现象的发生。
6.脲酶 一般脲酶本身并没有毒性作用,但在一定温度和pH值条件下,生大豆中的脲酶遇水迅速将含氮化合物分解生成氨从而引起氨中毒。由于大豆及其制品中脲酶含量与PI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常以脲酶活性用来判断大豆的受热程度和估计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
7.胀气因子 大豆中的胀气因子主要是棉籽糖、水苏糖和毛蕊花糖。棉籽糖在大豆中含量约为1%;水苏糖在大豆中含量约为4%。棉籽三糖和水苏四糖不能被胃和肠上段的消化酶消化,而是被结肠中的细菌发酵产气,引起胃肠胀气,是大豆中的胀气因子。
二、抗营养因子钝化的物理方法
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存在阻碍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引起各种不适反应,因此,要采取措施使抗营养因子失去活性或去除。
加热过度或加热不足都会使大豆的营养效价和生物学活性降低。
1.蒸汽处理:常压加热的温度低,一般在100以下。常压处理30min左右,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可降低90%左右,而不破坏赖氨酸的活性。高压处理时,加热时间随温度、压力、PH值及原料性质而不同。
2.浸泡蒸煮处理:先浸泡后加热可减少水溶性和可分散性的化合物(凝集素、植酸、寡聚糖),消除程度依温度、浸泡液类型而不同。盐和碱通过改进细胞膜渗透性有助于消除抗营养因子。但此法易引起营养物质如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损失,因而一般很少采用。
3.炒烤与加压烘烤处理:Schmidt(1987)报道,190时10-60s即可使大豆中的植物凝集素彻底被破坏。还有人报道在130-133,压力为25帕,凝集素和胰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去年我国南方主产区甘蔗种植面积增7.93%等.doc
- 参观养鸡场.doc
- 又到蔬菜收获季 加工企业收菜忙.doc
-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花杂交种——中棉所72.doc
- 发展生态农业的几大障碍_0.doc
- 发展直播水稻要注意风险.doc
- 参观泰森养鸡场.doc
- 发改委建议养殖户适当缩减能繁母猪饲养规模.doc
- 发改委宣布明年小麦收购价小幅提高等.doc
- 发酵床上养猪 绿色环保效益涨.doc
- 2025年南通大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一)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草编品牌形象塑造-洞察及研究.docx
-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路径与实践探索.docx
- 大型养禽场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策略综合研究.docx
- 视频编码优化-洞察及研究.docx
- 试用期总结(3篇).docx
- 共生设计理念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docx
- 2025年南通如东县融媒体中心招聘紧缺型专业人才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南通如东县融媒体中心招聘紧缺型专业人才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5年南通如东县融媒体中心招聘紧缺型专业人才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