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河东郡农业状况初论
汉代河东郡农业状况初论
两汉河东郡大致范围相当于今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的临汾、运城地区,此区域开发 历史 悠久,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汉时,处于长安、洛阳二统治中心的京畿边缘地区,其 政治 经济 地位十分重要。然而,以往史家在 研究 汉代农业经济吋,总是将河东纳入“三河”区域内加以探讨,鲜有将其作为独立经济区而研究其农业情况。本文结合 文献 和考古资料,从农业环境、生产技术水平、种植业及多种经营等方面,尝试对汉代河东郡的农业状况进行初步探讨。
一、农业环境
1、 自然 地理条件
从地质构造上看,临汾、运城盆地都属于新生代断陷盆地,其大部分为冲积或湖相沉积平原,有着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早在石器 时代 ,晋南河谷盆地就是先民聚居繁衍、进行经济文化活动之中心区域之一,在这里较早地发生了农业文明。《汉书·地理志》记载“河东土地平易”,说明了此地区大部分地面平坦,有良好的土壤成分。河东郡四面环山,其上林木众多。东汉灵帝时为修洛阳宫室,“发太原、河东、狄道诸郡材木……”,可知此时河东境内仍有大量森林分布;朱显漠 分析 ,河东地区属于森林—森林草原地带中的褐色土—塿土及褐色土—重黑垆土亚地带,这种土壤有机质充分、土质肥沃,适于植物生长。
河东地区的水利资源在汉代亦很丰富,此地区的主要河流有黄河、汾河、涑水、浍水、沁水等等,此外,还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泽薮点缀其中。黄河是晋与秦、豫的天然分界,河东郡可谓是环绕于大河之中。汉代黄河在中游区域是平静的,她为河东人民的生产活动提供了安定的环境和方便的灌溉条件。汾河是黄河中游的第二大支流,虽然今日汾水在枯水期已能徒步而过,但秦汉时期流量充沛,河水清澈,便于航运。汉武帝祭后土,曾乘大型楼船入汾,并作《秋风辞》,其中“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一句,表现了汉代汾河在秋季枯水期还能运载大船的良好水文状况。关于浍水、涑水和沁水,据《水经注》的记载表明了这三条河在古代也是流量充沛而支流众多,在河东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史书常以汾涑或汾浍来称谓河东地区。汾涑流域的湖泊水资源在汉时也是十分可观。据考,汉代此区域的湖泊有汾河流域的王泽、方泽和太子滩;涑水流域有盐池、女盐泽、董泽、浊泽、晋兴泽、张泽;沁水流域最著名的湖泊为濩泽,且以泽名县。这些湖泊不但对河流具有水文调节作用,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河东郡位于黄土高原之上,属大陆季风气候,降雨集中于夏季,土地的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是农业生产中的不利因素,因此抗旱保墒成了农业生产的主题。
2、汉政府在河东郡的农业政策
河东郡在两汉时都处于京畿地区边缘,为司隶校尉,是汉廷直辖区域,其政治地位不言而喻。汉代统治者在河东郡设有离宫别馆,其中有“蒲阪迎光宫”“蒲阪首山宫”“平阳宫”“安邑宫”“汾阴宫”等。《汉书·季布传》记述文帝对河东守季布说“河东吾股肱郡”,一语道破了此郡之重要;特别是武帝时得鼎于汾阴又立后土祠于汾阴雅上,拉开了汉皇帝屡幸河东祠后土的序幕。这样,“汾阴县的作用就有很大的改变”,“成为支应封建王朝统治者及其随从的千乘万骑顶礼膜拜时停顿的处所”,河东郡也越发地受到汉朝中央的重视。汉朝皇帝每次巡幸河东后,大都要颁布减轻负担的经济优惠政策。以汉武帝时期为例:元封四年(公元前113年)“其赦汾阴、夏阳、中都死罪以下,赐三县及杨氏皆无出今年租赋”;元封六年(公元前111年)祠后土,诏曰:“其赦汾阴殊死以下……”;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祠后土,诏曰:“……其赦汾阴、安邑殊死以下”,以后诸帝巡行河东不一而足,随后亦屡颁宽大诏令。封建帝王的巡行祭祀活动无疑是劳民伤财,但随后的诏令又表达了几层含义:“无出租赋”自不消说是为了减轻民众的负担,赦罪释囚则是为了给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这一系列政策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汉武帝时期,“用事者争言水利”,进行了大量的规模各异的农业水利建设,河东郡守番系实行的“引汾、引河入渠”工程,虽因河流改道而失败,然在当时“发卒数万人”。规模不小。山西博物馆藏有“蒲反田官”量器表明朝廷还在当地专设田官来负责,充分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且工程失败后,把河东渠田予越人耕种,总算“令少府以为稍人”。东汉安帝元初二年,“诏三辅、河内、河东、上党、赵国、太原各修理旧渠,通利水道,以溉公私田畴”,表现了统治者对河东郡农田水利建设之重视。二、农业生产技术的 应用 和推广
汉代是我国北方旱作技术形成的时期,河东郡人民充分地利用了先进生产工具及生产技术,较好解决了旱地农业抗旱保墒保持水土的难题。
1、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汉书·地理志》说河东“有盐铁之饶”,根据史料及近年来的考古资料显示,此地在汉时有铁官四处:安邑、皮氏、平阳及绛,河东郡不但贮铁丰富,冶铁技术亦十分高超,大量各式铁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