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章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探技巧 新人教版.docVIP

2017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章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探技巧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章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探技巧 新人教版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本训练共16题,共88分,训练时间88分钟 一、 (原创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这首诗抓住从薄暮到深夜的特征,描绘了一幅“山间初夜图”:夕阳西下、群壑蒙烟、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欲归、烟鸟栖定。 B.“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清泉而感山幽,细致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激动心情,很有韵味。 C.“孤琴候萝径”写诗人独抱古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长满藤萝的小径,痴痴期盼友人丁大的到来,期待知音之象栩栩如生。 D.诗人运用视觉、感觉、听觉、味觉等写景,笔意在若有若无间挥洒自如,点染空灵,将暮后山中景色勾勒得极具特色,并寓情于景。 E.从表面上看,前六句只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才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人一开始就在写候友,只是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 答: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樵人欲归”分析不当,“归欲尽”的意思是差不多走尽了。B“激动心情”分析不当。“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表现了将要见到友人的惬意。D诗中没有运用“味觉”来写景。 2.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心态?(6分) 答:抒发了对丁大归宿的期盼之意和对丁大的挂念与信任之情。抒情主人公不心焦,不抱怨,表现出异常平静的心态。 [解析]诗题中的“待丁大不至”限定了诗作的感情范围,前三联的环境描写,酝酿了感情基础,“孤琴候萝径”集中展现了诗人的感情所向。 二、 (原创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11分) 菩 萨 蛮 陈 克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宝①杨花转。几处簸钱②声,绿窗春睡轻。 【注】① “zhòu”,井。②簸钱:掷钱为戏以赌输赢。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上阕写帘内之人眼中的庭院景象,写景由远而近,由动到静。由院墙上绿草杂生、院内青苔满地可以看出,庭院中人的活动很少。 B.“中庭日淡芭蕉卷”一句写正午时分,阳光淡淡地投上蕉叶,一个“卷”字,形象地描绘了蕉叶静静卷心、悄悄生长的自然姿态。 C.“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两句选取了“蝴蝶”和“烘帘”这两个特写镜头进行描写,通过庭院幽静自然的环境烘托人物心情。 D.下阕写珠帘不卷,玉钩空悬,双双燕子呢喃,听来是那样低软柔和;杨花在井垣四周,随风飘转飞舞,看起来是那样令人心潮起伏。 E.“几处”二字下得精巧,令人依稀闻得簸钱为戏的声音,笑语嬉闹都在隐约之间,这些景物描写给人以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印象。 答: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由动到静”分析不当。上阕先写青苔院、芭蕉,后写蝴蝶、烘帘,应为由静到动。D“令人心潮起伏”分析不当。词人写杨花在井垣四周飘扬旋转,优游自在,给人以闲适之感。E“虚无缥缈”分析不当。簸钱为戏已是人们的常见事物,“几声”便传达出簸钱为戏的场景,词中的描写给人的印象是似有若无,不可捉摸。 4.这首词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最后一句中的“轻”字有何妙处?(6分) 答:这首词融情于景。通篇写景,但人物的内心活动妙合于景物描绘之中。(3分)最后一句中一个“轻”字活画出主人公似睡非睡、若梦非梦的情态和安静闲适的生活情趣。(3分) [解析]这首词的大意是:绿草丛生的围墙环绕着长满青苔的庭院,庭院中日色淡淡,芭蕉叶儿打着卷儿自我陶醉。蝴蝶在台阶上翩翩起舞,帷帘在微风里自在飘垂。白玉的帘钩上一双燕儿低语呢喃,井垣的四周杨花柳絮飘旋飞转。几处传出簸钱为戏的嬉闹声,绿帘里正做着淡淡的春梦。本题需要用景语来解读情语。 三、 (原创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11分) 秋晚登城北门① 陆 游 幅巾②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③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人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 ①城北门:成都城北门。②幅巾:当时读书人闲居时的一种装束。③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暗喻故都汴京。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不但紧扣了诗题,而且写出了诗人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趋衰颓的状况。 B.颔联抓住“一点烽”和“两行雁”这两个物象抚今追昔,在远观与俯视中想到岁月空逝,大宋兴复无期,不觉愁绪滚滚,涌上心头。 C.“杜陵秋”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