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第11章详解
第十章 煤矿冲击矿压及其防治 冲击矿压:井巷或采场周围岩体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突然释放而产生的突然、急剧、猛烈的动力现象。 现象:常伴有很大的响声、岩体的震动和冲击波,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感到周围介质的震动;有时向采空空间抛出大量的碎煤或岩块,形成很多煤尘;有时还释放出大量的瓦斯。常导致巷道支架破坏,设备移动和空间被堵塞,危害程度比一般矿山压力显现程度更为严重,在地下开采中易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在我国,冲击矿压最早于1933年发生在抚顺胜利矿。以后,随着采深的增加和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北京、抚顺、枣庄、开滦、大同、北票、南桐等矿区的许多矿井,都先后发生和记录了冲击矿压。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的危害将日益突出。 世界上几乎所有采煤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矿压的威胁。1783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报导了煤矿中所发生的冲击矿压。 10.1 冲击地压分类 10.1.1 根据原岩(煤)体应力状态分类 重力应力型冲击矿压: 主要受重力作用,没有或只有极小构造应力影响的条件下引起的冲击地压,如枣庄、抚顺、开滦等局发生的冲击地压。 构造应力型冲击地压: 若构造应力远远超过岩层自重应力时,主要受构造应力的作用引起的冲击地压,如北票矿务局和天池煤矿发生的冲击地压。 中间型或重力 — 构造型冲击地压: 它是受重力和构造应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冲击地压。 10.1.2 根据冲击的显现强度分类 弹射: 一些单个碎块从处于高应力状态下的煤或岩体上射落,并伴有强烈声响,属于微冲击现象。 矿震:它是煤、岩内部的冲击地压,即深部的煤或岩体发生破坏,煤、岩并不向已采空间抛出,只有片帮或塌落现象,但煤或岩体产生明显震动,伴有巨大声响,有时产生煤尘。较弱的矿震称为微震,也称为“煤炮’。 弱冲击: 煤或岩石向已采空间抛出,但破坏性不很大,对支架、机器和设备基本上没有损坏,围岩产生震动,一般震级在2.2级以下,伴有很大声响,产生煤尘,在瓦斯煤层中可能有大量瓦斯涌出。 强冲击: 部分煤或岩石急剧破碎,大量向已采空间抛出,出现支架折损、设备移动和围岩震动,震级在2.3级以上,伴有巨大声响,形成大量煤尘和产生冲击波。 10.1.3 根据震级强度和抛出的煤量分级 轻微冲击: 抛出煤量在10t以下,震级在1级以下冲击地压 中等冲击: 抛出煤量在10~50t,震级在1~2级的冲击地压 强烈冲击: 抛出煤量在50t以上,震级在2级以上的冲击地压。 10.2 冲击地压成因和机理 10.2.1 强度理论 发生的条件是矿山压力大于煤体 — 围岩力学系统的综合强度。较坚硬的顶底板可将煤体夹紧,阻碍了深部煤体自身或煤岩交界处的变形。由于平行于层面的摩擦阻力和侧向阻力阻碍了煤体沿层面的移动,使煤体更加压实,承受更高的压力,积蓄较多的弹性能。在煤体夹持带内,压力高、并储存有相当高的弹性能,高压带和弹性能积聚区可位于煤壁附近。一旦高应力突然加大或系统阻力突然减小时,煤体可产生突然破坏和运动,抛向已采空间,形成冲击地压。 10.2.2 能量理论 当矿体与围岩系统的力学平衡状态破坏后所释放的能量大于其破坏所消耗能量时,就会发生冲击地压。 10.2.3 冲击倾向理论 介质实际的冲击倾向度大于规定的极限值。这些指标主要有:弹性变形指数、有效冲击能指数、极限刚度比、破坏速度指数等。 显然,式中前一个准则是煤、岩体的破坏准则,后两个是突然破坏准则,上述是发生冲击矿压的三个准则,即强度准则、能量准则和冲击倾向度准则。3个准则同时成立,才是产生冲击矿压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10.3 冲击矿压影响因素 10.3.1 自然地质因素 主要包括采深、地质构造及煤岩结构和力学特性等。 10.3.2 开采技术因素 开采多煤层时,任何造成应力集中的因素,如开采程序不合理、本层回采不干净、相邻两层开采错距不合适等,均对防治冲击地压不利。 从防治冲击地压的角度而言,壁式开采优于柱式开采,旱采优于水采,直线工作面优于曲线工作面。煤柱和开采边界是最主要的应力集中因素,应尽量避免和减少这些因素的有害影响。 10.4 冲击矿压预测 WET法: 该方法是波兰采矿研究总院提出的,用于测定煤层冲击倾向。WET为弹性能与永久变形消耗能之比。波兰采矿研究总院规定:WET≥5为强冲击倾向;2≤WET<5为弱冲击倾向;WET<2为无冲击倾向。该方法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基本适于我国情况,可作为煤层冲击倾向鉴定指标之一。 弹性变形法: 它是全苏矿山测量研究院提出的。在载荷不小于强度极限80%的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SB总线技术及应用课件.docx
- 矿井瓦斯灾害防治与利用课程设计详解.docx
- 矿井瓦斯突出机理与实时预警技术详解.docx
- usersessionbasedtesting基于用户会话的测试课件.pptx
- 矿井瓦斯等级测定报告格式详解.doc
- Unit2Topic1SectionA-副本课件.ppt
- USG系列防火墙故障案例集课件.doc
- USP38通用章节目录课件.doc
- Unit_8_How_was_your_school_trip_Section_A1_教学课件课件.ppt
- UV胶粘剂课件.ppt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