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济源 全域一体新城乡.doc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济源 全域一体新城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济源 全域一体新城乡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济源 全域一体新城乡 本报记者 曲昌荣 王汉超 《 人民日报 》( 2012年09月02日 ? 01 版)   河南济源,地处王屋山下,传说中愚公叩石垦壤,只为踏出一条坦途。今日济源,愚公子孙们务实重干,要搬走城乡二元结构这座大山,走出一条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   自从2005年被确定为河南城乡一体化试点市,短短7年,济源人均生产总值、生产总值增幅、城镇化率均跃居河南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多年来以两位数增长,2011年增幅高达20%;城乡一体化程度达到78.96%,直逼省会郑州。2011年全省评选500强村,仅济源一地,就占1/4。愚公精神持续发力,济源正告别“二元分割”,步入“一元统筹”。   济源市委书记何雄这样总结:发展成果一定要惠及农村,也只有城乡一体,才能获得下一轮发展的不竭动力,才能在中原经济区百舸争流中持续求进,力求先行!   一张蓝图,锚定大战略   济源城市小、山区大,地域小、人口少,工业粗放,农业落后,持续发展难题不断。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出城、项目上山”,优化布局,持续产业升级。太行山下,已逐步形成了一条20多公里的新型工业走廊。发展工业不能牺牲农业和粮食,他们珍惜有限空间,突破耕地瓶颈,发展高效农业,每年向外输送3000万斤富余粮食。   何雄坦承:中心城市人气不旺、服务功能不足、综合承载能力不够,必将限制济源再上新台阶。归根结底,济源需要一个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大思路。   在7月刚刚完成的2012—2030济源规划评审会上,过去的城市总体规划悄然变成了城乡总体规划。一字之差,却是内涵质的飞跃。济源市市长王宇燕介绍,按照“全域济源、一体发展”的理念,济源对1931平方公里进行了统筹布局,规划了1个中心城区、3个复合型组团、3个中心镇和42个新型农村社区为重要节点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济源的城乡一体发展思路日益明晰——要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要素配置六大方面全面消除城乡差。六个大方向中规划布局重“全域”,产业发展重“融合”,基础设施重“同质”,公共服务重“均等”,生态环境重“宜居”,要素配置重“同权”。变资源单向延伸为双向互动、良性循环,农村、农民、农业能在要素流动中得到实惠。   如今,中心城区发挥集聚作用,富士康等大企业相继落户;东南湖畔是一片高新技术开发区;东部平原地带,全部用于发展高效农业;西部虎岭、北部玉川,原本的山石荒坡分别成为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向西俯瞰,王屋山区生态功能突出,发展旅游和特色产业。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城乡污水处理网、供气(沼气)、供水管网、垃圾处理网,不分城乡,全面铺展。528个村(居),“宜迁则迁,宜并则并,宜改则改”,打破原有的行政村区划,因村施策,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优化投入,夯实大根基   到过济源市下冶镇的人都忘不了镇上的中心小学。高大教学楼、塑胶跑道、图书馆、少年宫、心理咨询室……校长崔如京骄傲地说,学校建筑不仅全镇最好,设施比市里也不差。这种标准的山区小学,济源每个镇都有。软件投入同样不弱,为拉平差距,义务教育阶段的山里娃比城里学生每年人均经费高出近九成。   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的努力,城里人享有的,农村一样不少,教育、医疗、道路、供电、供水、供气、供暖、网络、光缆、广播电视、移动无线,直到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农村实现全面配套。   如今的济源农村,镇镇通高速,村村通公路,硬化路面修到家家户户大门口。全市“二环十纵十一横”干道,形成30分钟交通圈。济源所有镇拥有汽车站,村村通了公交车。   济源多山,基础设施延伸不易,济源领导班子啃下了许多硬骨头。输水管道穿山开路,浩大的农村饮水工程将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山里人收起扁担,封上了水窖。今年,济源农村宽带和光缆完成全覆盖,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互联世界。各村配有垃圾车,镇里设环卫公司中转站,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   资金细雨润物,依靠的是坚实的产业支撑。201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210亿元,是2006年的3倍,其中收入超亿元企业128家。“十一五”期间,济源投向农村的资金超过20亿元。农民就近转化,成了“产业工人”、“农业工人”、“小老板”。济源城乡差距由7年前的2.36∶1缩小到现在的2.01∶1,在全省乃至中原经济区遥遥领先。   深层突破,实现大跨越   早在2007年,济源就破除城乡户口之分,剔除依附在户籍上的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等7项福利差。   申请小额创业贷款也向农民敞开。克井镇王才庄村民高中波如愿拿到了5万元无息贷款。下一步,济源将探索城乡居民低保、劳动力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城乡一体,尝试为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覆盖住房公积金。   在济源,越来越多的农民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