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影像大题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像大题总结

一、总论 X线的特性①穿透作用②荧光作用③感光作用④电离作用⑤生物效应 X线成像原理 X线穿过人体时,由于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对X线线吸收量亦不同,到达荧光屏或X线片上的X线量亦出现差异,从而形成黑白对比度不同的影像。 CT成像原理 CT成像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 数据采集:X线射入人体,被人体吸收而衰减。探测器采集衰减后的X线信号,经模/数转换器变为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 重建图像:计算机将数据校正处理,构成数字矩阵,最通过数-模转换,用不同等级灰度的像素构建CT图像。 图像储存及显示:由于是数字图像,可以磁带、光盘、软软件形式储存,也可以荧光屏、胶片显示。 DSA成像原理 DSA是将X线电视图像的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数字减影主要用时间减影法,其方法是取不含对比剂的影像作蒙片,与一帧充盈对比剂峰值水平的影像构成“减影对”,经计算机处理,清除蒙片信息,只剩有对比剂信息的结构,这样就能清楚的显示所需要观察的结构。 CT基本概念 体素:为三维概念,CT图像为人体某一部位一定厚度体层的图像,按矩阵分成若干个小的基本单元,而以一个CT值综合代表每个小单元物质的密度,这些小单元即为体素。 像素:为二维概念,CT图像由许多按矩阵排列的小单元组成,这些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称为象素,实际上为体素在成像时的表现。 CT值:单位体积对X线的吸收系数,将吸收系数转换为CT值,作为表达组织密度的同一单位。 X线检查技术:常规检查(透视、摄片),特殊检查(体层摄影、高千伏摄影),造影检查(直接引入法、生理排泄法) CT增强扫描的意义 ①增加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的对比,提高病变分辨率 ②了解血液循环状态,不同的病变增强特点,助于定性。 二、神经系统 1、脑脓肿影像学表现 CT:急性炎症期呈大片低密度灶,边缘模糊,占位明显,增强无强化;化脓坏死期低密度区出现更低密度灶轻度不均匀强化;脓肿形成期平扫见等密度环,内呈低密度或见气液平,环形强化,壁光滑或分隔。 2、颅内结核影像学表现 CT:鞍上池密度增高,失去正常透明度,增强扫描脑膜广泛强化;可出现脑水肿、脑梗死;结核瘤平扫呈等、低密度,有钙化,瘤周水肿,有占位,强化明显。 3、脑梗死影像学表现 CT:(1)缺血性:24小时后出现扇形低密度,基底贴颅骨内板,2-3周出现“模糊效应”,增强扫描呈脑回状强化;1-2月形成低密度囊腔。(2)出血性:低密度灶内出现斑点、片状高密度灶。(3)腔隙性: 10-15mm低密度灶,好发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小脑。 4、脑出血影像学表现 CT:急性期:密度均匀增高、边界清楚的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影,灶周水肿,脑室受压、积血。 吸收期:血肿缩小,密度减低,周围模糊,小血肿可完全吸收。 囊变期:2个月以后,囊腔及脑萎缩。 5、胶质瘤影像学表现 ①星形胶质瘤——CT: Ⅰ级肿瘤通常呈低密度灶,分界清楚,占位效应轻,瘤周水肿少且轻,无或轻度强化;Ⅱ- Ⅳ级多呈高、低或混杂密度的囊性肿块,可有斑点状钙化和瘤内出血,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明显多呈不规则环形、不均匀性强化,有时可见强化的壁结节。肿块可沿胼胝体向对侧浸润生长。 ②少突胶质瘤—— CT:类圆形密度不均匀性肿块,边界不清,70%可见不同形态钙化,瘤周轻度水肿,有轻度强化。 6、脑膜瘤影像学表现 X线:颅骨局限性增生硬化;肿瘤内钙化;血管压迹增粗;颅高压征;松果体钙斑移位。 CT:平扫肿块呈等或稍高密度,常见斑点状钙化;多以广基与硬脑膜相连,类圆型,边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静脉或静脉窦受压可出现中-重度水肿;骨质破坏,白质塌陷,增强扫描呈显著均匀性强化。 7.垂体腺瘤 X线:蝶鞍改变。 CT:大腺瘤呈陏圆或分叶状,冠状位呈哑铃;平扫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增强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可侵及海绵窦、蝶窦。 垂体微腺瘤:小于10MM,冠状面显示等、低或稍高密度结节,增强为低密度,延迟为等密度;间接征象:高度、上缘隆突、垂体柄、鞍底。 8.脑转移瘤影像学表现 X线:溶骨性破坏。 CT:皮髓交界区多发结节或肿块,密度不均匀,瘤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呈形态多样的不均匀性强化。 9.硬膜外血肿影像学表现 CT:①梭形高密度影(CT值50~70Hu) ②内缘光滑锐利③急性期质地较均一 ④常有骨折 ⑤中线移位⑥较局限,不越过颅缝。 10.硬膜下血肿影像学表现 CT:①急性期表现为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血肿范围广泛,不受颅缝限制,常合并脑挫裂伤,占位征象显著。血肿密度不均匀者与血清渗出和脑脊液相混有关。 ②亚急性和慢性期可表现为多种密度,亚急性期血肿常呈等密度,注射对比剂后,可清楚地勾画出硬膜下血肿的轮廓;少数慢性者期内可行成分隔,极少数形成“盔甲脑”,即大脑有广泛的钙化壳包绕。 三、呼吸系统 1、大叶性肺炎影像学表现 X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