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岳麓版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docVIP

2018届一轮复习岳麓版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届一轮复习岳麓版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考点1|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隋唐时2.职责: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3.作用(1)三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2)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易混辨析]       三省六部制与西方三权分立制三省六部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形式相似都体现了分权但是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加强皇权专制而西方的三权分立制是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目的是防止专制两者有本质的区别。4.演变(1)宋朝: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枢密院掌管财政归三司掌管宰相只保留行政权。(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5.影响: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二、选官制度1.西周:实行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2.战国至汉初:实行军功爵制度。3.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4.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5.隋唐至明清:实行科举制。(1)背景:隋唐统一后士族没落门第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2)创立:隋文帝时开始分科取士隋炀帝时设进士科。(3)完善:在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4)影响: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轻巧识记]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制度(1)原因: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2)表现: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汉代在中央设御史府地方设刺史;明清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又设有六科给事中在地方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2.谏议制度(1)原因:需要有制度来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2)表现: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的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宋代还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明清时期已经没有专门的谏议制度。3.评价(1)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2)积极: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四、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2.古代政治制度的完善成熟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1.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强化史料一 《朱子语类》云:①“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史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据司马光说:“淳化中……②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君尊臣卑”下的君权与相权》[学会读史]主 信息解读史料一:三省六部制运行的特点 ①→三省互为补充且有明确分工史料二:宋代相权的衰落 ②→宋代通过增设官职、分化事权的方式削弱相权[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对唐代中书权力机构运行特点的认识。提示:①相权三分既相互制衡也能分工合作同(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提示:设立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掌管军事直接对皇帝负责有调兵之权但无统兵之权)分割了宰相军权;设三司使(盐铁、户部、度支)分割了宰相财权。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1)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2.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 史料一 ①(先秦)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史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②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史料三 ③科举制一方面⑤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冲破了“③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另一方面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④开放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倪峻、姚立建《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