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建设海丝核心区的人才供给问题研究.pdf
2016年第4期 闽江学院学报 No.42016
(总第 156期) JOURNALOFMINJIANGUNIVERSITY CenerM SefialNo.156
福建建设 “海丝核心区的人才
供给问题研究
吴晓园 .陈志强
(1.闽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省联合国南南合作网示范基地,福建 福州350001)
摘要:人才是福建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关键要素与重要资源。建设 “海丝核心
区”目标的实现,对福建人才的数量与质量都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福建建设 “2l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核心区”的人才需求取向,以及人才供给方面具有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挖掘闽籍侨商资源、扩大民
间人文交流、吸纳台湾高端产业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文化与科技双管齐下、搭建新型人才载体
等策略手段,为福建制定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人才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海丝核心区;人才需求;人才供给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7821(2016)04—0113—07
一 、 引言
2015年3月,国家发布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支持福建建设 “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简称 “海丝核心区”),推进建设福建海峡蓝色经
济试验区。福建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凭借与台湾的五缘
优势建设 “海丝核心区”,是福建继承发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深化区域战略合作的重要契机。
伴随着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福建融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知识与技术等生产要素
流动的速度与规模持续上升,人才作为知识与技术的载体,成为支撑 “海丝核心区”建设成功的
关键。
已有的人才供给研究主要围绕福建创新型人才管理及闽台人才交流展开,银丽萍和张向前
指出,福建省 目前存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开发投入不足等问题[1],其中海
西经济区创新型人才流动状况不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思想观念等[2]。
谭敏认为。由于福建地处长三角与珠三角的中间地带,在两大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中,
对台湾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相对不足,人才聚集能力相对较弱、发展环境优势不够明
显。[3]周谷平和阚阅指出,在建设 “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我国人才培养仍存在不能完全适应
收稿 日期:2016—05—07
基金项 目: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 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 目(JAS150500);2015年闽江学院校级社科项 目
(MYS15002)
作者简介:吴晓园(1984一),女,福建政和人,闽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
陈志强(1967一),男,福建南安人,福建省联合国南南合作网示范基地高级经济师。
· 】】3 ·
闽江学院学报 2016焦
“
一 带一路”战略和发展需求的问题。 福建处于海丝战略发展的重要节点,为此,本文对福建建
设 “海丝核心区”人才供给问题展开分析,试图为海丝战略的人才工作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二、福建建设 “海丝核心区”的人才需求取向
人才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物质资本存量、产业
结构与技术进步程度。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
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对于人才的界定,国内外学者多在 《国际标
准职业分类 (ISCO)》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分类,如Mahroums.将人才界定为五种类型,分别是管
理者和行政人员、工程师和技术员、学者和科学家、企业家以及学生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