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12龋病病因、临床表现幻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2012龋病病因、临床表现幻灯

第一章 概 述 龋病的历史 极为古老的疾病,流行病学资料最早可至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2000-3000年) 新石器时代的欧洲人的颅骨统计龋坏率达28.39%(Greth) BC 1324~1269 殷墟甲骨文 龋病的历史 我国 殷墟甲骨文龋病记载 《黄帝内经》针刺疗法 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齐中大夫病龋齿,臣意灸其左太阳明脉,即为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 唐《新修本草》银膏补牙 ?唐代柳枝刷牙 宋朝牙刷出售 1000多年历史的辽代植毛骨质牙刷,较欧州人早800多年。 第一节 龋病的概念 龋病的定义和特征 定义: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 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病理改变:涉及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 基本变化: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 临床特征 危害性 1、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以致严重影响全身健康。 2、残根、牙根丧失,破坏咀嚼器官完整性,影响消化功能。 龋病的危害: 疼痛 深部感染(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 牙齿缺损,丧失 3、童年时期 影响牙颌系统生长发育,身体素质下降 4、病灶 第二节 龋病流行病学 评价方法 龋病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 观察时点(时期)的龋病例数/该时点(时期)的人口数×K 龋病发病率(incidence) : 观察期间新发生龋病例数/同期内平均人口数×K 现代人龋病流行情况 古代: 旧石器巴勒斯坦发掘55个头颅,仅一颗龋齿 铁器时代不超过2-4% 狩猎时期1.3% 混合经济时期4.84% 农业经济时期10.43% 近代: 17-18世纪:70-80% 20世纪60年代:欧洲、北美人高达90% 20世纪80至90年代,发展中国家开始出现 龋病上升趋势 龋病流行趋势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下降趋势(7-12页图表) 可见龋病流行模式是可以逆转的。但与西欧、北美急剧下降情况相反,一些发展中国家龋率正迅速上升(12页表),如肯尼亚70年代后,龋率上升17倍。全球龋病的防治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第二章 病因及发病过程 第一节 牙菌斑 dental plaque 牙菌斑是牙面菌斑的总称,依据所在部位可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牙菌斑(dental plaque) 龈上菌斑: 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 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 构成:细菌:2/3 基质:唾液糖蛋白 细菌的胞外聚合体 牙菌斑的结构 有显著的部位差异 平滑面、窝沟处的结构各具特征 平滑面菌斑的结构 3、表层(松散) 2、中间层:菌斑体部(最大部分) 稠密微生物层 1、菌斑—牙界面:细菌 获得性膜 牙 面 牙菌斑的组成 固体(20%) 菌斑基质(30%)有机基质 多糖 13-18% 蛋白质 40-50% 脂肪 10-14% 无机基质 钙 磷酸盐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