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家】杜甫当然是唐朝的大V)
【大家】杜甫当然是唐朝的大V
3
收藏成功查看我的收藏
[摘要]杜甫诗名之起,并不晚于李白;杜甫生前,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并非死后许多年才名声鹊起。按照有名即大V就有大号的逻辑,杜甫理所当然是大V。被封“诗圣”,属实至名归,不是什么屌丝逆袭。
作者:丁启阵,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音韵学和中国古代文学。
一直以来,不断有人在说:杜甫成名比李白晚,李杜洛阳初会时,李白已经名满天下,而杜甫仍是籍籍无名的文学青年;杜甫生前没有多少诗名,是死后很多年,直到元稹(779-831)作《杜工部墓系铭》,对其诗歌大加褒扬,这才名声鹊起。诸如此类。
把杜甫尽量往穷苦、坎坷方向描述,俨然成了国人通俗文学史叙述的一大套路。相应地,在网络时代,杜甫被称为屌丝,被认为是屌丝逆袭的典型。
近日,微信朋友圈又有人在转播一篇并无新意的文章,题目叫《小号杜甫》。文章称,“一个土头土脑的诗人,和他几乎没人关注的小号,在死去整整半个世纪后,终于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场伟大的逆袭。”
不得不承认,这类网络写手炮制的文章,尽管充斥着知识乃至常识错误(已经有人指出其中部分错误),但对唐代文学没有下过功夫的普通读者,还是有很大的蛊惑欺骗作用的。因为它说得热闹、生动,天花乱坠。
作为一名杜甫诗歌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我忍不住要站出来大喊一声:事实决非如此!
转播到腾讯微博
杜甫早年在呈给一位朝廷高官的诗中,有这样几句:“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老年写的一首忆昔诗中有这样几句:“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再加上晚年所作《江南逢李龟年》中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我们足以得出如下结论:早在少年时代,杜甫即已在诗坛崭露头角,并且得到了一批名流的赏识。这个时候,李白还在四川湖北等偏远地区混江湖,走着自学成才的道路,结交方外人士,玩隐居,企图走终南捷径混仕途。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情况都是杜甫自己说的,不一定可信。但是,我们知道,其中有些是跟当事人说的,例如对着李龟年忆旧的话;有些话,虽然不是对当事人说的,但时隔不久,听话者很容易辨别真伪,例如说崔尚魏启心把自己比做班固扬雄,说李邕王翰对自己的赏识。这些话都应该是由事实依据的,不是杜甫的凭空杜撰。
杜甫的才华,不但受到了李邕、王翰等并不轻许后辈的著名诗人的赏识(李邕曾不客气地斥逐过崔颢,史载王翰“发言立意自比王侯”),还得到过一些达官贵人的赞扬。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尚书左丞韦济,“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就是说,他因为喜欢杜甫的诗歌,经常在其他朝廷官员面前,朗诵杜甫的诗句。韦济在朝廷同僚面前朗诵杜甫的诗句,这是杜甫在呈给韦济本人的诗中说的,不会有假。
当然,更有力的证据,来自杜甫生前诗友的评价与叙述。
现存文献中,较早描述杜诗影响、高度评价杜甫诗歌艺术的生前诗友有韦迢、郭受、任华等人。
韦迢在潭州(今长沙)遇到杜甫,写过两首跟杜甫有关的诗,其中一首有两句云“大名诗独步,小郡海西偏”,称赞杜甫诗歌名满天下,独步当世。郭受,大概是在衡阳时跟杜甫相逢的。杜甫将自己所做的诗给郭受看,郭受礼尚往来,也做了一首寄给杜甫,其中有“新诗海内流传遍,旧德朝中属望劳”两句,称赞杜甫的诗歌艺术和品德名望。
如果有人质疑说,韦迢、郭受的诗都是应酬之作,夸赞有礼节性成分。没关系,我们可以举出另一个证据,任华的描述和称赞。“曾读却无限书,拙诗一句两句在人耳”,从任华寄给杜甫的诗中这两句看,他是一个读书不少、曾有诗作被广泛传播的诗人。这个诗人,这样描述杜甫当年在长安时的诗名:“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个。”这样描述杜甫诗歌的影响:“诸人见所作,无不心胆破。”他本人这样评价杜甫诗歌成就:“曹刘俯仰惭大敌,沈宋逡巡称小儿。”更有趣的是,他这样描述自己意外听到他人朗诵几首杜甫诗时的震撼与激动:“……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杜二之所为。势攫虎豹,气腾蛟螭。沧海无风似鼓荡,华岳平地欲奔驰。”
任华其人,保留至今的诗作有三首,分别赠予李白、杜甫和怀素,都是古风歌行体长诗,都对他们的艺术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赞美。从前我曾据此认为任华是唐代第一慧眼之人,现在觉得还有另一种可能,任华是唐代第一追星族人,他选取当时最具盛名的三位,与之交往,做诗赞颂。
有几位生前好友,虽然不曾正面赞美过杜甫诗,但显然含有赞美肯定的意思。高适《赠杜二拾遗》“草玄事已毕,此外复何言”。草玄事,指杜甫立言之事。可见,高适认为杜甫诗名传世的事业已经完成。严武为了动员杜甫出任他的幕府参谋,做诗规劝道:“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鵕鸃冠”。严武显然承认,杜甫是“善题鹦鹉赋”的——用曹魏祢衡典故,含警戒意味,但亦有指杜甫善于做诗的意思。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不过是杜甫一时的牢骚话,当不得真。同时,这一句诗所指未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