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反射弧与蛙心起搏点观察结合实验改进.docVIP

蛙反射弧与蛙心起搏点观察结合实验改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蛙反射弧与蛙心起搏点观察结合实验改进

蛙反射弧与蛙心起搏点观察结合实验改进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蛙反射弧与蛙心起搏点观察结合实验改进的方法,以寻找一种更新的、成功率高的实验方法在学生实验操作中开展。方法:用脊蛙组180例,保留蛙小脑组200例做蛙反射弧分析与蛙心起搏点观察。结果:脊蛙组与保留蛙小脑组做对比,保留小脑组能精确完成反射动作而且动作较脊蛙组迅速。结论:在做蛙反射弧分析实验中,保留鼓膜及以内的部分脑组织:1.减少对蛙造成的出血损伤。2.延长实验用蛙的存活时间以便进行后续实验观察结果。 【关键词】反射弧 脊休克 神经调节是体内最为普遍的一种调节方式,它是通过神经系统各种活动实现的1。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调节方式。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基本成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中枢经过分析和整合作用后,发出神经冲动沿传出神经纤维到达肢体有关肌肉,使屈肌收缩产生逃避反应。只有在保证反射弧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的条件下,反射活动才能完成。反射弧任何一个部分的结构或功能受到破坏,反射活动都会减弱或消失2。反射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由特定感觉刺激引起,有固定的运动轨迹,不受意识控制。而随意运动是在大脑破坏后,小脑把获得的外周反馈信息直接作用于脊髓前脚运动神经元的活动3。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是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实验牛蛙为研究对象,选取380例牛蛙标本,了解小脑对神经反射的影响,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校各专业学生实验蛙的反射弧分析所用实验动物。 1.2器材和药品 蛙类手术器械1套,止血钳1把,铁架台,大烧杯,玻璃平皿,滤纸片,药用干棉球,棉线,2%H2SO4溶液,生理盐水,医用大纱布,蛙板。 1.3研究方法 1材料准备 可提前采集、养殖、贮备牛蛙等实验材料,实验前置30℃恒温水中游动20~30min以提高牛蛙的活力。 2制备实验用蛙 先用纱布包住蛙的躯干和四肢。用解剖剪的一面插进蛙的上下颌之间,齐鼓膜后缘将头部剪去。仅保留下颌。把延髓剪去,去掉蛙的全部脑组织。以蛙腹面朝上放解剖盘不能翻身失去紧张力为宜。另一组则齐牛蛙双眼后剪去,去除大脑,保留小脑组织。全部实验均是在室温24℃~25℃进行的。在牛蛙的下颌做一个孔,穿线挂在铁架台上。小脑组的止血时间较脊蛙组用时稍短,出血量远少于脊蛙组。能较早开始试验,为实验在时间上创造更充裕的条件,方便学生操作。 3 实验过程 a.把0.5%H2SO4溶液改成2%H2SO4溶液,刺激强度加大,同侧屈腿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效果更明显。每次刺激观察完须迅速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纱布擦拭。b.小滤纸片先不要浸在酸中,对折两下迅速醮酸。纸片有湿有干,放在蛙的胸部或腹部皮肤上,让蛙更容易扒掉。观察结果:保留小脑组蛙前肢脚趾张开抓掉纸片,且后肢屈腿协助上肢。脊蛙组出现搔扒反射慢,定位不如保留小脑组精确。c.观察屈腿反应。用培养皿装少量2%H2SO4溶液刺激牛蛙脚趾皮肤停顿2秒左右移开,观察屈腿反射和对侧的伸腿反射。小脑组脚趾张开抬腿有力且上肢同时向外刨呈逃跑的游泳状。脊蛙组反应较小脑组慢,刺激时间也较保留小脑组长,屈腿反射现象弱且肌肉松弛无明显可见肌肉运动。每做完一次要及时用清水冲洗硫酸,但如果冲洗后马上就贴硫酸滤纸片,往往很难出现搔扒反射。原因是冲洗后蛙皮肤表面有残留的清水,若此时立即贴硫酸滤纸片,硫酸浓度降低,刺激强度减弱达不到阈值。另外,刚反射后,蛙的脊髓也有一个稍短的绝对不应期,所以每次反射应间隔2^-3m in 为宜。4与屈腿反射相似,实验现象比较,小脑组双上肢手趾张开,能协作拔掉滤纸片。动作快且精准。脊蛙组无明显可见肌肉收缩,双上肢动作极不协调,反应迟钝,更无法精准触及腹部皮肤。但一系列抓扒后仍可以拔掉滤纸片,整个肢体晃动大,若不破坏下肢反射弧也可协助上肢,且动作混乱,肢体完全失去平衡,在铁架台上晃动弧度大,不便于学生完成实验。 1.4结果的计算 根据屈腿、搔扒反射两组的实验情况,相互结合进行研究判断。 1.5统计学处理 资料用(±s)表示检验,P 0.05有意义。结果(见附表) 附表:(±s) 注:*P 0.05,**P 0.01。 参考文献: 1.2.白波,高明灿主编2011.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孙庆伟,李良东,蒋绍祖主编.2014.生理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81 一190 4.姚建奇,脊蛙反射实验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生物学通报2001年第36卷第 6期 5.范心兴,用脊蛙反射实验分析反射弧的结构,实验教学与仪器.2001年第9期。 6.王庭槐主编.2004.生理学实验教程(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97 一198 7.小脑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进展 郭旭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