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增收路上风景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元增收路上风景好.doc

多元增收路上风景好   5月5日,在五十三团八连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两名维吾尔族妇女正熟练地穿针引线,绣出的孔雀图绚丽多彩。   今年30岁的阿孜姑指着即将完工的孔雀图说:“这个我们已经绣了6个多月,即将完工,成品后可以卖到近万元。”如今,阿孜姑制作的刺绣饰品已销往阿克苏等地,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   阿孜姑刺绣只是三师、图木舒克市职工群众积极投入多元增收的一个缩影。自兵团召开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座谈会以来,师市广大职工群众进城务工、多元种植、编织地毯,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增收热情不断高涨。   为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实现师市党委提出的团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00元以上的发展目标,师市在确保农业内部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和开辟职工转移增收的新途径、新领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团场积极引导职工采取积运有机肥、缩埂扩边增加土地面积、套种早春作物、温室大棚种植、劳务创收、自主创业、发展自营经济等方式多渠道增加收入。截至目前,师市15个农牧团场职工增收合计9437万元,实现职工家庭人均增收632元。   “你们家目前已经有了棉田和牲畜两个收入渠道,如果要完成增收手册上制定的目标就必须在劳动力转移上下功夫……”5月4日,五十团副政委陈超松来到十一连农户吐逊依明家了解多元增收情况。   记者翻开多元增收手册,第一页记录着家庭成员及主要经济来源,第二页是今年家庭增收目标及采取的措施和步骤。该团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设计了致富计划,包括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劳动力转移等16个增收渠道。连队领导每周督促指导,协调解决增收中遇到的困难。   四十四团十八连职工吾甫·艾买提一边哼着歌一边给刚刚栽下的酿酒葡萄苗松土。2013年,四十四团紧紧抓住图木舒克市引进澳伽葡萄酒生产企业的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少数民族聚居集体所有制连队推广订单酿酒葡萄种植,让更多少数民族家庭富裕起来。   吾甫·艾买提今年承包了15亩酿酒葡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管理一亩葡萄田,团场发600元管理费,一年有近万元的稳定收入。现在葡萄是幼苗期,葡萄沟两边可以种植西瓜、甜瓜,一年收入不低于8万元。   由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变,由农户向产业工人转变,思维从田中跳出来,脚步从地边走出去。生活在叶尔羌河畔的三师职工群众,正从长期依赖种植业、收入来源单一的传统生产模式中解放出来,奔向多元增收的广阔天地。   5月5日清晨,太阳还没升起,送货的车就到了。图木舒克市小海子超市的老板黄应猛赶紧忙着接货。   “我和妻子经营超市多年了。”黄应猛说,近年来图木舒克市楼房越盖越多,人也越来越多,生意很好做。   随着图木舒克市城镇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图木舒克市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有近2000名农户走进图木舒克市纺织厂、酿酒厂、生物制药厂等企业,当上了产业工人,月收入超过2000元。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师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3万多套。在城镇化建设这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上,如何寻找机会为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助一臂之力?   师市全面提升商贸流通发展水平,为职工多元增收搭建平台。结合团场小城镇、社区商业街建设,积极引进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大型超市等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力争使团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从事服务业的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同比增长25%。由团场建立手工艺及餐饮业技能培训实践基地,组织职工在大唐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做到边培训、边实践,促进职工增收;根据团场城镇规划,集中建设、集中经营、集中管理,各团场形成各具特色的餐饮一条街、农家乐等,团场在水、电、土地、税收政策上给予减免,带动职工增收。   在五十三团地毯加工厂,还未进门便听见里面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操作间里已聚集了数十名少数民族妇女。她们早早便来到这里,通过向老师学习织毯技术这门技艺从而提高生活水平。   地毯厂负责人阿英姑介绍说,“自从团里有了地毯厂,平时这些在连队上没有什么职业的妇女可以来这学习织地毯技术。像织一个2米长4米宽的地毯需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这些学徒在老师的带领下,基本上两个月后也就可以变为老师获得更高的收入。这样一来不仅为她们学到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增加了她们的经济收入。”职工技能培训是职工增收的重要手段。   为提高就业能力,促进职工增收,师市围绕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有专长、有技能的产业工人,走以培训促输出的路子。在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每年开展不少于1万人次的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每年开展不少于1000人的牲畜养殖技术培训;每年开展不少于1000人的特色种植技术培训;每年开展不少于120人的农艺工、果树工等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每年开展不少于1200人的少数民族餐饮业、手工编织及二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