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复习提纲.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次世界大战复习提纲课件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知识结构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1)20世纪初,全球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一个整体。 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资本主义获得了又一次的迅猛发展,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电报电话的发明,各地之间的信息联系更为便捷迅速;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飞机、汽车、内燃机车和新的轮船,使各地之间的物质、人员流动大大加快和更为频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划分势力范围,世界市场、殖民体系最终确立。半殖民地、殖民地纷纷纳入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和影响的体系之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在这个体系中,各国各地区联系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利益的彼此联系使战争一旦发生,波及的就是众多国家。 (2)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为争夺殖民地和重新瓜分世界,后起新 秀和老牌列强矛盾尖锐。 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由于主要欧美国家各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国内人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的强弱不同,导致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了列强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霸权的矛盾。 三大主要矛盾:英德矛盾(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法德矛盾(矛盾的缘起: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款50亿法郎,丧失在西欧和中欧霸主地位。德国则唯恐法国东山再起,为防范法国,极力扩充军备;法国则为复仇做准备);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 (3)列强一面积极扩军备战,一面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为了霸权和殖民地,纷纷扩军备战。列强之间,既有矛盾的尖锐,又有矛盾的调和,为了主要矛盾,调和次要矛盾,从而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为世界规模的战争出现奠定基础。 三国同盟 原因 构建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体系 过程 1879 德奥结盟——明显的反俄性质 1882 德奥意三国同盟建立,德国成为其核心 三国协约 原因 三国同盟威胁法俄;德国咄咄逼人;英国力不从心,放弃均势,寻求盟友 过程 1892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标志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1904《英法协约》 1907《英俄协约》——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同盟国(德语Mittelm?chte,意为中央国);协约国(法语Entente Powers,Entente意为谅解) (4)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5)一战前,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在这里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注意:“巴尔干火药桶”从战略地位、民族关系、宗教因素、大国插手等方面分析。 能简述萨拉热窝事件的过程。(1914年6月28日) (6)20世纪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大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生产力和科技的持续发展,各国的实力纷纷增强,战争一旦开始,规模必然很大,经济实力的强劲、现代武器的广泛应用,其所带来的战争必然破坏力惊人,从而使战争更为残酷。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法、德、英很快参战,大战全面爆发。 协约国集团:英、法、俄、比利时、塞尔维亚、意、日、美(1917)、中(1917);同盟国集团:德、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在欧洲形成了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其中西线和东线是主要战线。 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战争重心的变化:西线-----东线-----西线): 阶段 战役或重大事件 影响 第一阶段(1914) 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西线) 东线俄、德奥的对峙 德军速战速决计划(施里芬计划)破产 第二阶段(1915~1916) 1915年东线战事 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西线) 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西线) 1916年5月,日德兰海战(西线) 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 第三阶段(1917~1918)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917年4月,美国参加对德作战1917年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 1918年3月,俄国退出大战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协约国力量增强,一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 中国参战:1914年大战爆发后,中国北洋政府宣布中立。1916年,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依赖日本的段祺瑞企图以参战为名,向日本大量借款,扩充实力,实现武力统一,所以积极主张对德宣战。受美国支持的黎元洪,畏惧段祺瑞势力扩大,因而持反对态度,史称“府院之争”。经过激烈的斗争,段祺瑞终于赶走了黎元洪,扫除了参战的障碍。1917年,段祺瑞政府正式对德宣战。 美国参战原因:①大战爆发前美德关系已经紧张;②大战爆发后,美宣布中立,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大肆渔利;③美与协约国因经济联系加强而日益接近;④为保证收回借给协约国的贷款,美国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