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doc
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
王巨椿,1933年出生,卫星通信研究员。曾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现任河北省老教授协会副会长,河北省老科协常务理事,54所分会会长。在职近45年,在国防科研事业中兢兢业业,奋发工作,不遗余力。由于业绩突出,多次得到所、省国防工业系统、机械电子工业部及省市嘉奖,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退休后,由于王巨椿身体素质较好,精力充沛转入返聘,继续进行产业开发研究、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动向,曾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积极参加专业机构组织的学术研讨会,多次荣获优秀论文奖。
2002年,河北省着手组建省老科协54所分会,王巨椿被推举为分会会长,除积极参加省老科协各项活动外,他虚心向兄弟分会学习,并根据54所具体情况,在54所“离退办”领导支持下,努力推动分会工作。同时,他频繁与老科技人员探讨成立协会的意义,宣传协会宗旨,动员大家加入自己的社团,使得54所分会老科协很快由开始的37人发展到近200人,大幅度地扩展了会员队伍。为了使会员在单位分布更广泛,54所分会于2005年重新组成了新一届理事会,基本涵盖了所内各基层单位,并逐步按单位组成专业分会,要求各专业分会尽量根据本部门特点开展活动。
另外为了使分会理事会与广大会员加强联系,他又专门创办了不定期刊物,定名《会员通讯》,通过《会员通讯》传达上级协会有关文件、活动和动态、兄弟单位办会经验,以及我所老科技人员的先进事迹和退休后的贡献,刊载健康老人生活哲理与感悟等。他与“离退办”共同建立了老科协54所分会挂靠“离退办”的工作体制。由“离退办”主任担任分会秘书长,由“离退办”派出人员出任秘书,分会的活动费用也由“离退办”处理,并由“离退办”统筹常务。这样协会工作人员比较精干,不做重复性工作。实践证明,在这种工作体制下,由于得到“离退办”的有力支持,54所分会得以良好的运转。
为了活跃老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启发老科技工作者的协会意识,加强老同志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挖掘老科技工作者的传统精神,由他提议,并亲自组织编写了一部老科技工作者回忆录《岁月峥嵘》。尽管困难重重、事务繁杂,历经一年半的努力,经过征稿、选材、改稿、编辑、校对、联系出版以及筹资等大量工作,最后在“离退办”的支持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2005终于年出版了。在图书首发式上受到与会领导、兄弟单位和所内老同志的好评。当时,河北省老科协常务副会长段怀慈给予很高评价。该书收集108篇稿件,40余万字,前后涵盖了54所52年的历程,写出了“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在54所的体现,特别是抒发了在处理公与私关系上“先国家,后个人”、“先忠后孝”的54所人的高贵品质。正如时任54所党委副书记所说,这本书可以作为当前“保先”教育的辅助读物。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他的酝酿下,召开了一次《我与两弹一星、我与中国航天》座谈会,并再次发动老科技人员撰写回忆录《雄关漫道》。座谈会开的很成功,老同志欢聚一堂,畅谈往事、今日成就。过去在职工作期间,受保密要求所限,许多故事不能讲,后来年纪大退休了,没有机会讲,以至有些事一直被家人误解。这次座谈会大家一起把心里话痛痛快快释放出来,我们没有虚度岁月,在共和国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出了力,我们为伟大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回忆,使与会老同志更加热爱党、更加热爱社会主义、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通过座谈,增进了战友感情。这次回忆录的编写用了将近半年时间,文字量有30多万字,还有图片300多幅,其内容除老同志最感兴趣的事件外,每人都整理了个人经历。这不仅对个人是一个总结,对单位也具有史料价值,对老同志来说也是”老有所为”的一项贡献。
为了颂扬与传承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品质,王巨椿组织协会和卫星通讯与广电专业部共同举办《吴慕龙同志从事通信事业59年报告会》,并为其印刷《从事通信事业59周年》专辑。吴慕龙同志曾是54所副总工程师,时年83岁,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投身通信科研工作,70年代开始研究卫星通信技术,他把卫星通信技术积极推广到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等领域,解决了当时遇到的难以解决的“瓶颈”,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吴慕龙同志热爱事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时刻不忘自身使命的崇高风范,非常值得宣传、值得大家学习。报告会规模较大,除会员外,还邀请了在职年轻科研人员。会议使大家领会到事业有开端,事业要发展,事业更要继承,老年科技人员在历史上是不可磨灭的。座谈会的次年吴慕龙同志不幸因病逝世,事后据家人讲,吴慕龙同志对那次为他举办的座谈会非常满意,非常感谢协会为他出专辑。
王巨椿同志关心老会员的切身利益,为老科技工作者排忧解难,他多次组织申请高职评审小组,为20余名退休老科技工作者申办了高级职称。该项工作细致、繁杂,要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