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关内日伪政权选派留日公费生考略.docVIP

抗战时期关内日伪政权选派留日公费生考略.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关内日伪政权选派留日公费生考略

抗战时期关内日伪政权选派留日公费生考略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为培养忠实于日本的高级“人才”,日伪政权十分重视公费留日学生的选派,伪华北临时政府(包括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伪维新政府、汪伪国民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权和御用团体选派了不少公费留学生赴日本留学。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资料为主,可以对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沦陷区内扶植的伪政权及其所属地方政权和御用团体选拔、派遣留日公费生的情况进行细致的考察和梳理,进而深化抗战时期的日伪政权留日教育研究 〔关键词〕日伪政权;留日公费生;选拔和派遣 〔中图分类号〕K26563;K26564;K26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6)04-0149-09 ①主要有:王奇生《留学与救国――抗战时期海外学人群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沦陷区伪政权下的留日教育》(《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1期),周孜正《汪伪的留日学生教育》(《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第3期)、《浅探沦陷区中国青年赴日留学原因》(《民国档案》2004年第3期)、《浅论汪伪时期在日中国留学生的经费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3期),余子侠《日伪统治下的华北留日教育》(《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5期),曹必宏《汪伪留日教育政策与管理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1期),徐志民《敌国留学――抗战时期在日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实态》(《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5期)等 〔作者简介〕曹必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江苏南京210016 抗日战争时期,为培养忠实于日本的高级“人才”,日伪政权十分重视公费留日学生的选派,伪华北临时政府(包括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伪维新政府、汪伪国民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权和御用团体选派了不少公费留学生赴日本留学。尽管目前国内学界对抗日战争时期日伪统治区的留日教育研究已有不少成果①,但由于受资料限制等原因,对抗战时期沦陷区日伪政权选派留日公费生的情况仍不甚清楚。笔者拟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日伪政权及所属机构档案为中心,对抗日战争时期关内日伪统治区各伪政权选派留日公费生的经过做一梳理 一、伪维新政府选派的留日公费生 伪维新政府成立后,十分重视赴日公费生的选拔和派遣。由于伪维新政府只存在了两年,留日公费生仅选派了一次,选拔范围也仅限于统治区域内的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上海、南京二市 1938年12月伪维新政府教育部公布的《留学规程》规定:由各省市教育行政机关或公共机关供给经费,考取或遴选派赴国外研究专门学术者,称为公费生。〔1〕 1939年5月下旬,伪教育部接到日本南京总领事馆发来的《昭和十四年度选拔留学生采用要纲》和《选拔留学生之选定并学费补给要纲》,规定伪维新政府统治区域内可选拔30名留学生赴日。为此,伪教育部特制定了《教育部留日公费生考选委员会组织条例》,组织成立了“教育部留日公费生考选委员会”,除伪教育部部长顾澄、次长王修、主管司长朱钰为当然委员外,并由顾澄指定伪教育部参事、秘书、司长汪郁年、施文治、裘毓??、张素康、张泰、吴维中、余祥森、赵如珩为委员。伪教育部留日公费生考选委员会制定公布了《教育部留日公费生考选办法》。《考选办法》规定:考选手续分铨衡及复试两次;铨衡事宜由各省市政府办理,教育部临时教员养成所铨衡事宜由教育部考选委员会派员办理;铨衡科目有体格检查、审查高中以上学校毕业证书或经校长签名盖章之成绩单(证书或成绩单如有遗失须补其他确实之证明文件);铨衡对象为高中以上学校毕业之男女生。其统治区域内各省市铨衡保送名额的分配为:上海市政府、南京市政府、江苏省政府、浙江省政府(包括杭州市)、安徽省政府各20-30名、教育部临时教员养成所5-10名。报名应缴文件包括申请书一份、高中学校以上之毕业证书或成绩单、最近四?及肷硐嗥?两张、履历书两张。〔2〕 ①参见曹必宏《汪伪留日教育政策与管理机构》 其后,伪教育部咨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及上海、南京二市铨衡保送学生。至7月底,江苏保送铨衡学生24名、浙江保送13名、安徽保送5名、南京保送36名、上海保送18名、教育部保送3名、教员养成所保送4名。8月10日,上述铨衡学生分别在南京和上海两地参加复试(复试科目有国文、外语、数学、口试等),并于8月19日起在南京和上海的报纸上公布录取名单,计正取生37名(经伪维新政府教育部与日本总领馆商量,并经日本外务省文化事业部同意,在30名基础上增加7名)、备取生5名。其中正取生沈煊、陆昌煦放弃赴日,由备取生袁雅卿、徐忠信递补。37名录取生于8月27日至伪教育部临时教员养成所受训,28日先后晋谒伪维新政府行政院院长梁鸿志和立法院院长温宗尧及日本南京特务部部长原田、日本驻南京总领事崛内“聆训”,30日由南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