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演唱风格的演变过程微探及借鉴.doc

美声唱法演唱风格的演变过程微探及借鉴.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声唱法演唱风格的演变过程微探及借鉴

美声唱法演唱风格的演变过程微探及借鉴 20世纪的音乐风格开始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所以歌剧的演唱风格也竞相争艳,各不相同。理查斯特劳斯(1864-1949),新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他的歌剧旋律更富伸缩性,节拍接近古典主义的规整。音乐更热情,力度、色调对比幅度大,速度、节拍多用随意板。演唱时不需要混有太浓的胸声。勋伯格则首创了说唱风格:它要求把谱上作曲家所记的节拍、音值、近似音高及音量变化等,用说话或近似说话的声音说完一部作品。德彪西的作品由于旋律飘忽不定、平铺直叙,感情游移闪烁、充满诗意和细腻,音色温柔、纤细、精致,唯美、淡雅,故演唱者必须掌握半声和轻声的技巧,避免硬起音,要运用软起音等。   总之,20世纪总的演唱风格基本上仍沿袭了19世纪的审美观点,虽然也有新的尝试,如说唱式的朗诵唱等,但较之19世纪,声乐无根本性的改变。   二 借鉴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的演唱风格的演变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时代、国家、语言、作曲家及声乐技巧等的不同而变化。其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日益提高完善形成的。17世纪、18世纪甚至19世纪初,美声唱法的唱风为优美、轻松、自然、自如、高雅的,它强调的是呼吸,声音的纤巧、灵活和抒情性。而到了19世纪,发现了关闭唱法,男声唱法突飞猛进,19世纪中叶时,较重的有力的声音风格与大音量被推崇,它强调的是共鸣。到了20世纪,嗓音机制研究开始揭开声乐演唱的层层面纱,使原来神秘抽象的声乐艺术具象、明朗起来。这对广大年轻的美声学习者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遵循演唱风格演变的规律循序渐进。应遵循唱风演变的规律,根据自身程度循序渐进地学习。如初学者要求唱得柔美、抒情、自然、自如些,应多演唱初级歌曲。因为它们曲式结构简单,篇幅短小;音域不宽,不超过十二度,音高不高且没有持续在高声区演唱的情况;句子短小,对气息的保持要求不高;情绪平稳,无大转折起落,不需要很强的戏剧性。如外国声乐曲目《我亲爱的》等。随着程度的逐渐提高,才可以尽可能地挖掘自身音质潜能充分利用共鸣,多唱浪漫派以前的声乐作品。而像威尔第、普契尼、瓦格纳及其以后的声乐作品,由于它们要求用较浓重的胸声,较大的音量,较难控制,故宁迟勿早接触。   2 准确把握美声唱法缤纷各异的风格。梳理美声唱法唱风的演变历程可知: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风格是不同的,故其演唱风格也各不相同。如17世纪、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声乐作品。这个时代音乐较简单、朴实,旋律变化音不太多,故演唱时就需稍稍直一些,要柔和、均匀,不需加过多的颤音,共鸣也不太多。而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如巴赫、亨德尔的作品等,演唱时要求严整,不在音准节奏上随意自由,不可乱加滑音。而像威尔第、普契尼、瓦格纳及其以后的声乐作品,则需要更为浓重的戏剧性声音,混以更多的胸声和更浑厚、深沉及洪大的音,等等。所以,演唱者要忠诚于过去经典音乐的风格,准确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   3 史上阉人歌唱家的繁荣和衰落应引以为鉴。纵观阉人歌唱家的产生、发展及灭亡的过程,我们不得不有所思考。阉人歌手的歌唱技巧高超,是对美声唱法的一种丰富和发展,也正因为其一味地炫技,脱离音乐本体,而导致最终走向了灭亡。因此,我们既要学习他们声音上的灵活性,又要谨防陷入只注重声音、炫耀技巧的异变中;既要重视声音技巧,又要重视演唱风格,要声情并茂地演绎作品。第一,杜绝炫技风。过多地要求声音,过多地考虑声音,导致现实生活中出现异变只讲究技巧。我们应引以为戒,防止阉人歌唱家炫技精神的复来。第二,谨防高分波。不管自身的程度有多高,拔苗助长、只追求高分数大曲目,结果累了自己又毁了嗓子。这是阉人歌唱家式的炫技虚荣心的体现,是一种异变,应予以杜绝。   总之,美声唱法演唱风格的演变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的,而声乐演唱技巧也是由简单至复杂,日益提高完善形成的。我们应遵循其循序渐进、不断变化的规律。   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参考文献:    [1] 李维渤:《西洋声乐发展概略》,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2] 刘新丛、刘正夫:《欧洲声乐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3] 尚家骥:《欧洲声乐发展史》,华乐出版社,2003年版。    [4] 石惟正:《声乐教学法》,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5] 肖云涛:《关于美声唱法演唱风格的发展变化》,《文史资料》,2006年第1期。       作者简介:李芙,女,1978,浙江杭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工作单位: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