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与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之比较.doc

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与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之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与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之比较

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与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之比较 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与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之比较 摘要:贝多芬的《bE大调第三交响曲》和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两部有很强交响性的作品,不同的是两部乐曲所作戏剧性和过程性的手法有所区别。贝多芬用的是交响曲这一体裁,在内在的表达上强调概括性;并加上了标题英雄,具有标题性。而勃拉姆斯的这首协奏曲体裁的作品,实质上在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眼中则更具有戏剧性和交响性。因为这里更突出了一件乐器(小提琴)和一群乐器的对比、对论文联盟www.LWlM.com置,但勃拉姆斯用的是无标题体裁。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贝多芬的《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与勃拉姆斯的音乐语言和形象表达与其有着惊人的一致。   关键词: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OP.55,英雄), 完成于1804年春,是贝多芬第一首加上标题的标题性音乐作品。它是带有大型尾声(即第二展开再现部)的奏鸣曲式。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创作成熟时期的一部无标题的标题性音乐作品,于1878年夏起稿,年底完成。它采用双呈示部奏鸣曲式。   一、主部主题的对比   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的主部主题由展开性三段式构成(它的再现部分转化连接功能)。开始仅有两小节的简短序奏,以全合奏两次奏出坚定有力的主和弦,以后大提琴再导出著名的主题,这个主部主题单纯至极。   主部主题的主要表现目的,是要立体地、概括地、有血有肉和令人信服地正面表现英雄的基本形象及其迅速的成长过程。在此,主部主题使用了三种主要的音型音调,并用它们分别代表英雄形象的不同发展阶段。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是传统的奏鸣曲快板乐章。这个乐章宽广悠长的主部主题与抒情如歌的副部主题,使人们宛如踏入绿草如茵的阔野;而独奏小提琴则仿佛是置身于大自然中的人们,从心底发出愉快的歌声,整个乐章富有怡人的田园情趣。   第一乐章,开门见山,大提琴和大管柔和宽厚地奏出主部主题。这支气息宽广、悠长的旋律,在人们眼前拓开一片绿野,而甜美的双簧管轻盈奏出的应和乐句,则像是缕缕白云随着向上移动的音调漂浮上升。   (一)主部主题第一种音调的对比   1.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主部主题的第一种音调(3-7小节)      采用主三和弦的分解形式,像是号角声,是表现英雄形象的最典型音调。它与类似摇篮曲的节奏型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温和柔中带刚的形象感。   (1)旋律音程   从谱例中可以看到,旋律的音程是由每小节强拍向上向下进行构成抑扬格动机体现出来的,前2小节是由主音上的二分音符向上向下构成主三和弦的半分解形式,后3小节是由主音上行的主三和弦的二度全分解,下行则是连续小二度进行。因此,形成了隐性的主音(bE)的持续进行,是乐曲保持在一种稳定的基调上,以此表达对英雄伟大形象的肯定。    (2)旋律音列   从谱例中可以看到,如果去掉前4小节的节奏,又把较小的音程用转位的方式还原成相应的较大音程,并保持各音的顺序,就构成了一个主和弦的分解音列。   (3)第一主奏音色是大提琴,表现男性形象,加上摇篮曲节奏音型的作用,显得深情而温柔。   2.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主部主题的第一种音调:         (1)旋律音程   旋律的音程是由每两小节向下向上进行的主三和弦全分解,构成抑扬格动机体现出来,与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主部主题的第一种音调具有相似点。   (2)旋律音列   从谱例中可以看到,如果去掉前1小节,保持各音的顺序,就构成了一个分解音列。   (二)主部主题第二种音调的对比   1.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主部主题的第二种音调(9-28小节)      (1)它是承接上句的二度音程级进的音阶级进式音调,并配以顺分式的节奏和明亮的小提琴音色,给人雄壮豪迈之感。   (2)它仍然保持第一句的音型方向性x-y-x-y型。   (3)11-13小节中的辅助音音调的两次连续进行。   (4)在小提琴的顺分式音型中,伴有隐伏音阶下行,类似经过音。   (5)主奏音色是独奏圆号,它在主部第三句,即第一音调首次重复之处,它使第一主题显得英武而豪迈。   2.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主部主题的第二种音调:         (1)它是用二度音程级进的短小音阶级进式音调,并配以小提琴半分解音型节奏的伴奏。这与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主部主题的第二种音调的结构上具有相似点。   (2)在调性上,15小节从D大调转变成a小调,到第17小节又转变成d小调。   (三)主部主题第三种音调的对比   1.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