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蛹虫草培养基色素的提取与稳定性.doc
蛹虫草培养基色素的提取与稳定性
以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培养基为原料,研究蛹虫草色素提取方法及色素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蛹虫草色素的最佳提取溶剂为80%乙醇,最大吸收波长为452 nm。光照、放置时间、氧化还原剂、Fe3+、蔗糖、麦芽糖可使色素溶液颜色变浅,柠檬酸及Zn2+、Mg2+、Cu2+、Mg2+、K+、Na+可使色素溶液加深。
蛹虫草; 培养基; 色素提取; 色素稳定性
天然色素因其安全性较好、色泽自然、并兼有营养和保健作用而倍受人们的青睐。真菌能形成化学稳定性高、化学结构及色调多样的色素,还能利用非遗传操控的培养方法获得高产色素[1],因而真菌色素作为天然色素的一类,极具开发潜力。蛹虫草 (Cordyceps militaris)又名北冬虫夏草,其有效成分与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相近,是一种具有滋补作用的药材和功能食品[2]。目前蛹虫草的人工栽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大规模的人工栽培在取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时,随之产生的大量废弃培养基造成环境污染[3]。目前有关对蛹虫草培养基色素的研究未见报道,笔者以蛹虫草培养基为材料对蛹虫草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做了初步研究,以期为蛹虫草培养基色素作为天然食用色素的开发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固体发酵培养蛹虫草(C. militaris)子实体的培养基由大兴安岭劲松镇拓展北冬虫夏草种植基地提供,于50 ℃烘至恒重后用高速万能粉碎机(FZ102,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粉碎,过60目筛,备用。
1.2蛹虫草色素提取剂的选择
称取0.5 g粉碎的蛹虫草培养基干粉,分别置于 250 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 50 mL 不同提取剂中(蒸馏水、30%乙醇、50%乙醇、80%乙醇、甲 肌⒁颐选⒁宜嵋阴ィ?于水浴锅中60 ℃提取1 h,离心(4 ℃,2216.6 g,5 min)弃沉淀,观察提取液颜色,取上清液测452 nm波长处吸光度[4][UV2000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每个处理3次重复,依据溶液色泽和吸光度选择最佳提取剂。将最佳提取剂提取的色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3倍后供以下实验。
1.3吸收光谱绘制
取适量色素提取液用 0.5 cm 吸收池,蒸馏水为参比,于350~600 nm 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测定吸光度,绘制吸收光谱。
1.4蛹虫草色素稳定性试验
食品添加剂:以色素提取液为溶剂分别配制浓度为0.1%、0.5%、1%的柠檬酸、蔗糖、麦芽糖溶液,放置2 h后测定452 nm处的吸光度,3次重复。
2结果与分析
2.1最佳提取剂
不同提取剂对蛹虫草培养基色素的提取效果见表1。结果表明:不同极性的提取剂提取的效果差异较大,虫草色素不溶于乙醚、乙酸乙酯等非极性溶剂,易溶于甲醇、乙醇、水等极性溶剂。蒸馏水提取的色素溶液的吸光度最大,但溶液浑浊,可能在提取色素的同时连同蛋白质、糖类等水溶性大分子一起提出;其它供试提取剂中80%乙醇的提取效果最好,因此最佳提取剂为80%乙醇。
2.2蛹虫草色素的吸收光谱
3小结
韩燕峰,梁建东,邹晓,等. 培养基成分对双梭孢虫草产色素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1, 39(11):9598.
[2] 闫喜涛,包海鹰,图力古尔.人工培养蛹虫草中一种天然色素的分离和结构鉴定[J].菌物学报,2010, 29(5): 777781.
[3] 孙诗清,蛹虫草培养基的综合利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5:13.
[4] 左银虎,赵怡红. 北冬虫夏草色素的提取与稳定性[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9):2729.
[5] 于智峰,苦荞黄酮大孔树脂精致工艺及抗氧化特性分析[D].陕西:西北东林科技大学,2007: 6.
[6] 李凌智. 新疆紫茉莉黄酮化类合物及色素的初步研究[D].新疆:新疆大学,2010: 626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