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山水画如何构图要点
中国山水画如何构图?有图有真相!
一、概述
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画的好与坏。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而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因此,山水画家要面向自然,面向生活。
二、构图的基本知识
1.散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多用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又称“动点透视”。采用“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我们可以欣赏一下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右图为作品局部)。此图画面辽阔,给人以“万千气象,尽现眼前”之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答案当然主要是画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来组织画面。
(1)《鹊华秋色图》
2. 三远法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角。“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高远”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在高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
平远:自山前看山后,自近山望远山,属于平视。(见图一)
深远: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后山,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俯视。(见图二)
高远:自山下看山上,类似于西画的金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属于仰视。(见图三)
“平远”、“深远”、“高远”构图
三、构图的一般规律
如何把树木、山石、云水、车船、人物、建筑、动物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面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和谐,这就涉及到山水画的构图形式问题。山水画的构图形式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规律:
1. 宾主
古人讲“宾主朝揖”,体现在绘画上就是要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主体物无论是大是小,都要占据画面的突出位置。主体物不宜布置在画面正中央,这样太呆板;也不宜布置得太偏,这样又不醒目。一般作画要先画主体,后画次要物体,即宾体。宾体在画面上起的是陪衬作用,因此要有意识地减弱其地位,不能喧宾夺主。处理画面时,既要画出主体物,又不能太单调。画中要有“主”点,即画中之“眼”,如房屋、人物等。画中的“主”点虽然面积很小,但却能点明主题。
钱松喦的《红岩》(见上图),就注重了主体与宾体的对比。画中主体是山上的房子,宾体是高山。房子虽小,但刻画得较具体,位置也很突出。高山虽占据的面积较大,但没有给人以喧宾夺主之感。、
2. 呼应
在一幅画上,无论是山石、树林,还是房舍、人物,都应互相呼应、彼此顾盼。山峰要有宾主朝揖之意,树木要有互相欹斜之姿,烟云要有流动迂回之势,人物、动物与其他景物也要有一定的呼应关系。画面的呼应还包括大与小、轻与重、黑与白之间的关系。总之,画面上的各种物象要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陈子庄的《峨眉道上》(见图一)采用了呼应式。此画中,前方右侧的山挺拔向上,与后面的山形成一种呼应关系;前面的人物与远山上的墨点(代表的是游人)也形成了呼应。
3. 远近
中国画中,物象一般表现为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重远淡,当然也有近小远大的。若主体景物较大且在远处,就要用墨色的浓淡、虚实来处理画面的空间关系。一幅画一般有近、中、远三个层次。即使一幅画没有三个层次,那么最少也要有近、远或中、远两个层次。
孙克纲的《李白诗意图》(上图)注重了画面的远近层次。此画中,前面的景物画得清晰实在,后面的景物用淡墨虚化,远近层次明显。
4. 虚实
虚是模糊不清,实是清晰明确,两者是相对的。画中的物象过实会导致画面呆板、无生气,而过虚则会显得空洞无物,因此,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过实应以虚破之,过虚则以实破之。一般在山水画中有形则实,无形则虚;黑是实,白是虚。山水画中的虚实关系常用流水、云雾、烟霞等物象来体现,或以笔墨的浓淡、干湿、疏密来处理。
上图是黎雄才的《风帆出峡图》。此图中,山是实的,江水和云是虚的,用墨近浓远淡,虚实相生,层次分明。
5. 疏密
山石的皴法讲究疏密,树木的穿插讲究疏密,整幅画的布局也讲究疏密。一幅画首先要有大疏密变化,其次大疏密中又要有小疏密变化,要做到“疏中密,密中疏”。在画面中,以疏密与聚散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出形式美感是极为重要的。疏密与聚散体现的都是一种松紧关系,不过聚散多含有一种动势。一树一木、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4S店安全生产注意事项.ppt
- 4G培训资料.ppt
- 4G-LTE专网在驾校的应用.doc
- 4S店的汽车营销策略分析.docx
- 4S店汽车金融培训.ppt
- 中国地形高二复习.ppt
-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ppt
- 4S店服务顾问培训资料.ppt
- 4_安全策略.ppt
- 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ppt
- 数据仓库:Redshift:Redshift与BI工具集成.docx
- 数据仓库:Redshift:数据仓库原理与设计.docx
- 数据仓库:Snowflake:数据仓库成本控制与Snowflake定价策略.docx
- 大数据基础:大数据概述:大数据处理框架MapReduce.docx
- 实时计算:GoogleDataflow服务架构解析.docx
- 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与MapReduce集成教程.docx
- 实时计算:Azure Stream Analytics:数据流窗口与聚合操作.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架构与原理.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连接器开发与使用.docx
- 数据仓库:BigQuery:BigQuery数据分区与索引优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