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注意:整理的不完全,仅供参考
生物利用度
指经过肝脏首关消除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和速度。
生物等效性
指实验药品和参比药品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以相同剂量给药,起活性成分吸收程度和速度无差异。
半衰期的临床意义
设计最佳给药间隔
预计停药后药物从体内消除的时间
预计连续给药后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
表观分布容积的临床意义
表观分布容积是理论上或计算所得的表示药物应占有的体液容积,而不是药物在体内真正占有的溶液体积。利用此值可以从血浆浓度计算出机体内的药物总量或计算出要求达到某一血浆有效浓度时所需的药物剂量。
一重症肝硬化患者,应用抗凝血药双香豆素(血浆蛋白结合率98%),如何的调整药物剂量?为什么?
我们应减少药量,少量多次给药。
因为肝硬化患者的血液中血浆蛋白减少,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率下降,而抗凝血药双香豆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使得血中游离型药物增加,而影响药物作用,使其作用增强,可以引起中毒事件。
6. 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副作用
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2)毒性反应
一般是由于药量过大或时间过久引起的。
(3)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血浆中药物深度降至阈浓度以下,仍残存的生物效应。
(4)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与给药剂量和本身药理作用无关,多见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反应程度差异很大。
(5)停药反应
指患者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出现原有疾病加剧的现象,又称反跳现象。
(6)特异质反应
少数人对药物反应特敏感,原因可能与先天性遗传异常有关。
(7)继发反应
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是治疗剂量下治疗作用本身带来的间接结果。
(8)依赖性
习惯性、成瘾性
药效学的参数有哪些?
1).最小有效量(阈剂量)
能引起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最小浓度。
2.)曲线的斜率
用对数剂量表示时,量效曲线的16-84% 区段大致呈直线,该直线与横坐标夹角的正切值,反应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
3.)最大效应(效能)
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也随之增加,当药效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剂量药效不再增加。
4.)效价强度
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所需剂量越小效价强度越大。
5.)个体差异
在人群中即使是条件都相同,也有少数人对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
判断药物安全性指标有哪些?
治疗指数(TI)=LD50/ED50
安全指数(SI)=LD5/ED95
可靠安全系数=LD1/ED99
药物的作用靶点有哪些?
酶、受体、免疫系统、生物活性物质、离子通道、核酸
10.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综合治疗,即在饮食治疗、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应用降血糖药物控制高血糖、纠正代谢紊乱及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治疗:主要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要求进食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高纤维素膳食,进餐时要定量,以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
运动治疗:进行适量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以降低体重改善体质。
药物治疗:1型DM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DM不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多数经严格控制饮食或用口服降糖药后可控制病情,少数无效者才使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教育与心理治疗:学习了解DM知识,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患者血糖的自我监测:定期监测血糖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1.口服降糖药分类及代表药物(一个)。
1)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酰脲类——格列美脲
非磺酰脲类(格列奈类)——环格列奈
2)胰岛素增敏剂:
双胍类——二甲双胍
格列酮类——环格列酮
3)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12.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防治原则?
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防,需要全面评估和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并进行适当的抗凝治疗。
(1)心血管病变风险因素的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或伴发病之一,血压的控制目的主要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靶器官损害,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危险,具体控制目标为<130/80 mm Hg。
(2)心血管病变风险因素的控制——血脂异常
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血脂异常是TG升高及HDL-C降低。
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TC和LDL-C水平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和死亡的风险。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检查1次血脂。用调脂药物治疗者,根据评估疗效的需要可增加检测次数。
在进行调脂治疗时,应将降低LDL-C作为首要目标。以使LDL-C降至2.07 mmol/L(80 mg/dl)以下或较基线状态降低30%~40%。
(3)心血管病变风险因素的控制——抗血小板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高凝血状态是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阿司匹林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四川超高层商务楼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三排落地式脚手架).doc VIP
- NexION1000-2000系列简易操作指南.doc VIP
- 领导力测试附有答案.docx
- 2025年时事政治热点题库及完整答案(历年真题).docx VIP
- HOLLiAS MACS V6.5.2用户操作手册(火电版).pdf
- 肿瘤专科护士理论知识考试题库600题(含答案).docx
-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高一历史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广东自考09235设计原理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docx
- (市质检二检)莆田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docx
- 草方格沙障横向铺草机构及装置设计.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