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进展.docVIP

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进展

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进展   [摘要] 高度近视白内障是常见眼科疾病,与常规白内障手术相比,由于其特殊的眼球结构,不仅术前眼球生物测量及晶体屈光度设计难度增大,而且手术难度加大,手术风险升高,患者常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术后视觉质量。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手段精确测量眼球相关生物学参数、个性化选择人工晶体、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提高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关键词] 高度近视白内障;生物测量;人工晶体;白内障摘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79.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4-0153-04 Clinical progres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high myopia cataract WEN Yongqiang MA Xianli ZHOU Ling DENG Shuifeng DAI Da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Affiliated to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Huizhou 516000, China [Abstract] High myopia cataract is a common disease i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with a higher risk in cataract surgery for its special eye structures.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make the preoprative measure and design the postoprative refraction. By measuring the 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eyes accurately, choosing the proper intraocular lens before operation and using proper surgical techniques, patients can receive the best postoperative visual quality, and the cataract surgery will be much safer. [Key words] High myopia cataract; Biological parameters; Intraocular lens; Cataract extraction 高度近视通常被定为屈光度≥-6.0 D的近视,且常合并眼轴增长,高度近视患者中,白内障的发病率较高,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视力。由于此类患者眼球结构常发生改变,如眼轴较长、玻璃体液化、球壁薄以及后巩膜葡萄肿等使其与常规白内障手术相比,术前眼球生物测量、晶体类型及术后晶体屈光度的选择更加特殊,手术难度更大,且通常术后视觉质量差,术后并发症更多。因此术前做好精确的生物测量,选择合适人工晶体及屈光度、采用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等成为影响术后视觉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就术前相关生物学数据测量、人工晶体选择及手术方式的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1 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前相关生物学数据测量 眼轴测量不准确是导致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最重要因素,1 mm的测量误差可致2.5~3.5D屈光误差[1]。采用不同的仪器或方法测量眼轴长度会对眼轴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术前对于术后屈光度数的判断 1.1 A超测量 A超测量作为最传统的测量手段,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测量眼轴的金标准,包括浸润性A超及接触式A超,目前主要用于临床的为接触式A超,测量角膜前表面至黄斑注视区的视轴长度。张亚丽等[2]比较接触式A超、A超和B超联合、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测量高度近视白内障眼轴长度的准确性,并且比较术后1个月三者之间绝对屈光误差,发现三者之间在眼轴长度测量上并无明显差异,而接触式A超组术后1个月的绝对屈光误差明显低于A超联合B超组,与IOL-Master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可见传统A超在高度近视白内障眼轴测量中准确性高且短期内对术后屈光度数的影响不大,接触式A超仍为重要的测量手段。然而接触式A超由于接触角膜表面,常因对角膜产生压迫而使测量误差加大,因此测量是对于操作人员手法及熟练度要求较高 1.2 A超及B超联合测量 A、B超联合测量是在A超测量基础上的改良,通过冻结B超轴位图然后用B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