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缺失的修复性健康重建.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牙齿缺失的修复性健康重建

牙列缺损的健康重建 The health reconstruction of the tentition defect 胡建庄 2016、10 健康重建原则 原则:建立邻牙、对颌牙、基牙、TMJ的保护性(牙合);重建牙膜骨系统的长久健康。 1与邻牙接触关系的健康重建原则: 1)恢复正确的邻接关系——恢复正确的邻接位置,消除面状邻接。 2)建立正常的邻间隙——相应的扩大颊舌侧和(牙合)向邻间隙。 3)重建邻牙的轴面,消除颈脊,消除绝对非自洁区,重建牙膜骨系统健康。 健康重建原则 2 对颌牙的健康重建原则 1)恢复对颌牙的健康邻接关系和外展隙 2)重建对颌牙(牙合)面形态,与牙周膜的承载力相适应,减小(牙合)面的颊舌径和近远中径,增大溢出沟。 3)消除对颌牙的颈脊,把牙齿的外形高点建立在颈缘处,扩大对颌牙的自洁能力。防治龋病、牙周病的发生发展。 健康重建原则 3固定修复的基牙及义齿的健康重建原则 1)固定修复时,基牙与缺失牙所受到的咬合力总和小于基牙牙周膜所能承受(牙合)力的3/5,最大不超过4/5.以增加基牙的使用时间。 2)固定修复时,基牙的固位冠轴面的外形高点必须降低到颈缘处,以利于基牙牙周自洁健康。 3)固定修复的(牙合)面形态与对颌牙健康重建后的(牙合)面形态相协调。 4)后牙一侧或者两侧义齿超过3个单位的应该适当的升高咬合,以利于牙列咬合及TMJ的重建。 5)两侧基牙固位(牙周承载)力量不等的,力量小的一侧的义齿(牙合)面面积应该相应减小。 健康重建原则 4 活动修复的健康重建原则 1)活动修复时,重建基牙的自洁能力,外形突度降低到颈缘处,固位卡环的固位力点在自然牙的邻面。 2)活动义齿的基托接触的牙齿,外形突度降低到颈缘处,有利于固有牙齿及牙周的自洁。 3)除稳定需要,义齿基托应该与余留牙有适当的自洁间隙。 4)与活动义齿接触的基牙的接触面需要采取保护性措施,譬如进行全冠覆盖。 5)对颌牙需要在修复前进行健康重建。原则与固定义齿相同。 牙列缺失健康重建的生物学基础 1、牙龈是一种咀嚼黏膜,可以承受咀嚼时食物的冲击力;食物的冲击力是牙龈组织健康的动力之一。 证据1 正常咀嚼的牙齿颊侧缺损侧牙龈健康 证据2 正锁(牙合)牙齿37颊侧牙龈健康,相邻牙36颈部龋 证据3 乳牙萌出前,上颌牙槽脊顶黏膜与腭黏膜相延续,是同一性质的黏膜。乳牙萌出后,牙槽脊顶黏膜分为唇颊及腭牙龈黏膜,并通过龈乳头连接。 上颌六龄齿萌出前牙槽脊顶黏膜与腭黏膜相延续,六龄齿萌出后,分为唇颊及腭侧牙龈黏膜,并通过龈乳头相延续。 上下牙龈黏膜是组织同源、发生同源。 恒牙脱落以后,唇颊舌腭牙龈成为牙槽脊顶的咀嚼黏膜。 牙列缺失健康重建的生物学基础 2 牙釉质是具有无血管、无感觉、无神经的硬组织,具有硬度高,耐摩擦,在行使功能的过程中,对牙本质起到保护作用的特点。在增龄性变化过程中,随着咬合面的磨耗,咬合力分布发生了改变,咬合力对牙周产生的负担增加,是牙周炎发生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随着牙龈的退缩,绝对非自洁区增加,是颈部龋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可以通过重建牙冠的外形,有目的的磨除一部分牙釉质,减轻咬合力的分布,改变(牙合)力的大小,使(牙合)力的大小与牙周承受能力相适应,消除(牙合)力对牙周组织的创伤,是防治牙周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治疗之一。同理,可以通过有目的的磨除一部分牙釉质,增大牙冠的自洁区域和自洁能力,增加牙周的自洁能力,对牙颈部及邻面的龋病发生发展以及牙周病也会起到防治作用,。临床上证明,适当的磨除牙釉质不会产生继发龋病,只要磨除的牙釉质区域在牙齿的食物自洁区域。 牙列缺失健康重建的生物学基础 3、咀嚼过程中食物对牙齿的清洁作用是牙齿自洁的主要因素。唾液流动和唇颊舌活动对牙齿自洁起次要的作用。根据食物对牙齿的清洁能力,牙冠各个部位划分为不同的自洁区。牙冠各个部位的自洁能力差别是固有牙齿健康重建的主要原因。固有牙齿健康重建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牙齿的自洁能力,防止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发展。牙齿自洁区分类: 1)绝对自洁区:前牙的切缘、后牙的咬合面及切(牙合)外展隙为绝对自洁区。 2)相对自洁区:位于前牙唇面1/2、唇颊外展隙、舌面舌隆突以上的部位;位于上后牙颊面(牙合)1/3和舌面2/3部位、下后牙舌面(牙合)1/3和颊面2/3部位,为相对自洁区 3)相对非自洁区:前牙唇面根方1/2部位,上后牙颊面根方2/3、舌面根方1/3部位,下后牙颊面根方1/3、舌面根方2/3部位为相对非自洁区。 4)绝对非自洁区:前后牙颈脊于龈缘之间的区域和邻间隙为绝对非自洁区。 食物是牙齿自洁的主要因素 证据1 单侧咀嚼患者 非咀嚼侧牙面 被牙结石覆盖 食物是牙齿自洁的主要因素 证据2 绝对非自洁区多发性龋病 牙列缺失健康重建的生物学基础 4、牙齿的颈脊到龈缘的区域是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